在尚義縣大蘇計鄉,400兆瓦牧光互補項目以“板上發電、板下放牧”的創新模式,繪就了一幅能源轉型與生態治理協同推進的綠色畫卷?。項目投運至今,累計發電量突破2.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9.95萬噸、節約標準煤7.5萬噸,為郝家地村2400余只牛羊提供了理想放牧空間,成為區域能源優化與生態改善的標桿范例?。
作為河北省重點項目,尚義縣400兆瓦牧光互補項目占地面積達1萬余畝,項目選用650瓦/塊的單晶硅雙面光伏組件,這些光伏正面吸收太陽光發電,背面利用反射光進行發電,年發電量較傳統組件提高15%。同時,該項目創新性踐行“牧光互補”理念,將光伏發電與畜牧養殖深度融合,2.5米高的光伏支架比常規高出1倍以上,12.5米的排間距搭配抗碰撞混凝土支柱,確保放牧時牛羊能順利通過,光伏板化身“天然涼棚”,為牛羊遮陽避風。同時,220千伏升壓站配備儲能設備及調相機系統,可儲存15%電量并動態穩壓,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隨著電站建成,大蘇計鄉郝家地村村民見證了灘地變牧場的奇跡。村黨支部書記閆林感慨:“過去風沙肆虐、牧草稀疏,如今連片光伏板成了防風固沙的屏障,減少水分蒸發,草場覆蓋率顯著提升。”全村70余戶養殖戶的2400余只牛羊實現就近放牧,部分村民轉型為光伏運維技術員,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尚義縣這一“牧光互補”模式,同步實現了發電增益、畜牧提質與生態修復,為張家口市“光伏+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如今,“板上綠電流淌、板下牛羊成群”的盛景,正成為壩上地區探索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記者 王寧 孫曉亮通訊員 史惠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