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坤
步入2025年下半年,沒想到銀行在經營貸利率上開“卷”。
上海證券報記者自業內獲悉,近期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農商行經營貸利率下探跌穿3%,若能提供房產抵押或疊加優惠券后,部分產品利率更低。
利率從消費貸“卷”到經營貸,反映出當前銀行信貸投放仍顯疲軟,優質資產難尋。業內人士認為,伴隨凈息差持續收窄,銀行“以價換量”搶奪客戶策略不可持續,從長期來看,應實現從依賴傳統存貸利差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轉型。
經營貸利率下探
低價比拼進行時
銀行經營貸利率進入“2字頭”時代。一家股份行上海地區某支行行長對記者說:“上月大行先開始降的,今年零售普惠抵押貸推動困難,大家都要靠對公撐起來。”目前她所在銀行經營貸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4%。
據記者了解,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部分信用經營貸產品,年化利率均已低至3%起,貸款額度分別為500萬元和300萬元;招行生意抵押貸,授信額度最高2000萬元,授信期限最長20年,年利率低至2.7%。“我們最近做過一個統計,不算貼息,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平均值已經在3%以下。”一家國有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說。
除了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也在“卷”經營貸利率。“有房產抵押,經營良好,最高可借額度1000萬元,最低年利率2.5%,錯過就沒有了。純信用經營貸,最高額度只有30萬元,年利率最低3%。”廣東一家農商行工作人員稱。
談到最近這輪“以價換量”,華東一家農商行支行行長頗有些無奈:中小銀行在定價優勢上難以比過大行,但大行的“下沉戰略”以低價搶走了原本中小銀行的客戶。營收壓力之下,中小銀行也被迫卷入了這場“以價換量”的競爭中。
企業層面也能明顯感受到銀行之間的價格競爭。紹興一家科技企業財務負責人向記者說:“我們公司項目剛成立的時候,融資成本相對比較高。后面國有大行進來服務了,政策性銀行也開始進來了,利率就開始往下‘卷’了。各家銀行出于沖量或一些考核考慮,價格就越來越低。”
資金流向是關鍵
經營貸需“真經營”
經營貸是銀行專門為中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推出的融資產品。這類產品為這些經營主體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如擴大經營規模、采購原材料、支付員工薪酬、升級生產設備等。
但在各家銀行比拼低利率的背景下,經營貸的風險值得密切關注。例如,前幾年就出現過低利率經營貸置換高利率房貸的現象,結果房產價值縮水無法足額續貸,導致不良。“現在銀行普遍對經營貸續貸審查收緊,當然也會遇到一些臨時成立、沒有經營業務的小公司申請經營貸款,存在將貸款資金套取挪作他用風險,但我們不會放款。”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銀行對于審批發放經營貸,特別強調對貸款資金流向的監控,注重真經營真用途。“企業可以沒有抵押物,但我們審查企業最看重的是真實體、真經營、真用途。”上述大行人士說,只要滿足這三點,銀行會根據企業成立年限、企業類型等,用不同的產品匹配企業融資。
她還向記者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難免遇到經營風險:“我們會核實,企業在真實經營過程里,如果是受市場環境變化等影響,無法及時還貸,而非自身原因所致,會直接做無還本續貸。”
低價競爭同質化
搶奪企業出新招
對于低價競爭,相關部門態度鮮明——今年6月,上海市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會議明確,要夯實科學定價與風險管理根基,支持和推動成員單位切實提升自主理性定價能力,科學合理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防范“內卷式”競爭。
但在經營、考核壓力之下,低價同質競爭總會重現,何以解困?大致梳理來看,銀行普遍的做法還是依托企業客戶,通過開拓其他多元化業務贏得客戶,也獲得更大的綜合收益。
“一筆貸款,賺不了什么錢。價格同質的情況下,拿下客戶得有新辦法。”一家城商行鹽城分行客戶經理向記者坦言,服務客戶的思維,要從原來單一經營貸,轉化為幫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甚至延伸到服務股東及員工群體。“比如,我們為企業嫁接產業鏈資源,還幫助企業家做跨境服務等”。
寧波銀行一家支行行長向記者表示,和企業主接觸多了后會發現,開公司這事兒說著簡單,真干起來一點兒不簡單。“價格之外,如果能幫企業解決痛點,也能成為客戶的首選銀行。”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建議,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非息業務轉型壓力加大,銀行應重構業務流程、重塑組織架構、重建風控體系,實現從依賴傳統存貸利差到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的轉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