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協同發展的產業高地
記者 唐建勛

圖為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智能鋼卷庫。 記者 杜雯拓 攝
6月12日,記者走進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焊花閃爍,工人們在緊張忙碌著,加工好的零部件有序擺放。“今年生產已經排滿工期,為了加快進度,工人們加班加點地趕工,爭取早日交付。”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自2023年8月投產以來,公司訂單不斷。
這是北京巴威公司在曹妃甸建設的高端裝備制造新基地,是京冀兩地共同推動的協同發展重點項目,被北京巴威公司稱為“二次創業”。
“2023年8月投產以后,當年完成3000噸生產任務;2024 年完成1.1萬噸,今年計劃完成2萬噸。”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竇洪炎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曹妃甸作為工業裝備制造區,上下游企業配套齊全,臨港優勢明顯,為公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該公司還通過與周邊企業合作,帶動上下游鍋爐配套產品制作,吸引了周邊優秀焊工參與產業協作,為曹妃甸培養了很多優秀焊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近年來,我市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產業協作為核心,以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為突破,搭建平臺承載產業轉移,摸索出“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發展自身”的創新模式,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我市累計承接京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948個,總投資達6065.9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917.75億元以上,承接京津疏解轉移項目個數、總投資額均居河北省前列。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從北京石景山搬遷至唐山曹妃甸,不僅完成從“山”到“海”的跨越,更開啟了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之路。
近年來,該公司MCCR產線集成了薄板坯連鑄連軋最新技術,是世界首條具有靈活生產模式的第三代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首鋼京唐鋼軋部軋鋼操作工榮彥明說:“今年以來,MCCR產線突破了設計極限,成功試制0.7毫米超薄規格產品,各項指標達到了國際國內的領先水平。”這也是該公司做優做強、建設最具世界影響力鋼鐵廠的重要舉措。
從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和首鋼京唐等企業發展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平臺發揮了筑巢引鳳的集聚作用。2014年7月北京市政府與河北省政府簽訂協議,共建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并制定出臺相關工作方案。平臺發揮區位、港口等優勢,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優化發展環境,讓企業來得了、留得下,形成強大“磁場”。首鋼京唐公司的“鄰居”逐漸多了起來,北京巴威、華潤電力、華電煤碼頭等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紛紛前來“安家”。
此后,津冀(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范區、高新區京唐智慧港、玉田中華老字號產業園等特色承載平臺,也逐漸發展成為京津產業轉移高地。
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區京唐智慧港,該公司總經理楊勝為說:“公司看中京唐智慧港,一是看中交通便利,有利于京唐兩地人員協調配合;二是看中高新區機器人產業集群優勢;三是看中唐山市整個產業發展前景。”
在對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中,我市還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對土地配置、環境容量等要素指標應保盡保,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建成投產,使各地特色產業平臺發展亮點紛呈。
據唐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鄧軍介紹:“該園區已入駐企業40家。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企業35家,2024年實現產值25.5億元、稅收8735萬元,安排就業4000余人。這些企業帶動了玉田縣及周邊農業、畜牧業以及中草藥種植業的發展。”
編輯: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