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冰鎮西瓜是很多人的解暑標配,但吃不完的西瓜放進冰箱,就引發了很多擔憂——有網友說,蓋了保鮮膜,切去表面,還是食物中毒進了醫院;還有多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說,有孕早期的“準媽媽”在食用冰箱里的哈密瓜后,感染了李斯特菌,被迫終止妊娠;甚至有所謂科普帖稱“哈密瓜自帶李斯特菌”,這是真的嗎?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發生食源性疾病可能超過6億例,超過200種疾病是由食用受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重金屬等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引起的。夏日冰箱里的瓜果還能不能直接吃?防范食源性風險,保護舌尖上的安全,哪些手段最靠譜?
單增李斯特菌,是不少準媽媽心中的“冰箱殺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韓海紅說,這種致病菌有著對低溫環境超強的耐受力,老人、孕婦、幼兒是感染后容易引發嚴重后果的高危人群。
李斯特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水、植物都可能是它的藏身之所,許多水果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接觸水和土壤進而攜帶致病菌。同時,部分瓜果在夏天里長時間在冰箱保存也容易增加細菌感染風險。韓海紅說,不單單是瓜果,冰箱里的香腸、涼拌菜、部分機打的冰激凌一樣可能存在單增李斯特菌的潛伏風險。
韓海紅:我們中國的數據顯示,涼拌菜,散裝的熟肉制品、水產品以及一些小微廠家生產的冷凍飲品是李斯特菌高風險食品,高風險人群應該避免食用高風險食品。
事實上,高溫多雨的夏秋季節一直都是食源性疾病的易發、高發季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表明,食源性疾病每年會引起42萬例死亡。
如何才能防范“病從口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李薇薇說,最關鍵的手段就是,牢記食品安全“五要點”,即保持清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李薇薇:除了洗手,食材、刀具、案板都要注意清潔。食物要燒熟煮透,食物中心溫度達到70攝氏度以上,一分鐘就能很大程度上去除食物原料中污染的微生物;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長時間化凍,可以按照需要的量分成小包裝進行儲存。食用瓜果蔬菜的時候,用流動的自來水進行充分清洗。
而對于孕婦、老年人和幼童來說,最好食用完整水果。韓海紅說,對于西瓜、哈密瓜等品種,即便不吃皮,也應用水將瓜果表皮進行清洗,現切現吃,減少吃預切類水果。
除了細菌導致的食源性風險,當下也是毒蘑菇中毒高發的季節。上月,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就發布了《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通告》,對野生菌食用安全進一步進行提示。望公眾“切勿采摘、購買或食用不熟悉、難以辨別的野生菌”,若在食用野生菌后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癥狀,應立即前往最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首席專家孫承業提醒,我國毒蘑菇種類眾多,網傳靠顏色、形態識別毒蘑菇的經驗帖大多不可信,部分毒蘑菇采取充分加熱的手段也不能去除其毒素,保證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勿采勿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