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外出時除了涂抹防曬霜、撐遮陽傘,防曬衣也成為很多人的必備單品。
近日,話題“央視曝光不防曬的防曬衣”登上熱搜,并引發廣泛討論。
總臺《財經調查》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標有“防曬”字樣的產品品類繁多,但部分防曬衣實際無法有效阻擋紫外線,不符合國家標準。
防曬衣要滿足兩個“基礎指標”
防曬服要想真正防曬,既要滿足防曬指數值(UPF),又要保證UVA(紫外線波長的一部分)的透過率符合要求。
——UPF數值越大,透射程度越小,例如UPF50代表有1/50的紫外線可以穿透布料到達皮膚。
——有些防曬服標簽標注了UVA的透射率,它的數值越小,透射輻通量越小,對人體傷害也越小。
根據GB/T 18830-2009《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規定當UPF大于40%,且UVA透過率小于5%時,可以稱為防紫外線服裝。
從材質看,防曬衣基本上分為滌綸和錦綸6(尼龍)。前者價格便宜,親膚性差;后者親膚性好,價格高。
但防曬效果與材質無關,主要取決于面料的緊密程度:織得過密,透氣性不好,如同穿塑料一般;織得稀疏,則達不到理想的防曬效果。
此外,防曬服裝的抗紫外線能力還與面料厚度、顏色都有密切關系。
1. 人造纖維優于天然纖維;
2. 機織面料結構緊密,紗線間空隙小,可以阻擋更多的紫外線穿透面料,防護性能優于針織面料;
3. 冷色防曬衣抗紫外線性能優于暖色防曬服,因為冷色系顏色可覆蓋到紫外波長區域,能更好地吸收紫外線;
4. 純色防曬衣吸收紫外線能力優于彩色;
5. 深色防曬衣優于淺色防曬衣,相對于淡色衣物,深色染料中有大量苯環結構,更容易吸收紫外線;
6. 面料厚的防曬衣對紫外線的隔離效果越好,但須注意,面料太厚往往透氣性、透濕性差,會引起皮膚紅疹、過敏等不適。
防曬衣營銷“噱頭”多
為了爭奪市場,有些商家開始主打“黑科技”。比如,號稱防曬服有冰絲、全波段、原紗多種面料類型,附加保濕、降溫等功效,這些“黑科技”真的那么神奇嗎?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王妮介紹,防曬衣貴在“防曬系數”,一些商家主打高級面料,大多為營銷噱頭,無需作為挑選標準。
■冰絲
冰絲不是一種特殊材質,是指面料摸上去有涼感。這些材料一般加入了涼感因子,但效果不顯著。而錦綸6材質的防曬衣自帶涼感,不用特意購買冰絲產品。
■全波段
太陽光包含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等不同波段的光,但除了紫外線,其他波段對人體皮膚危害性不大,甚至無害。因此,沒必要購買全波段防曬衣。
■原紗
原紗是指紗線原本的樣子,面料安全性高。但很多原紗產品不會刻意標注出來,不必將它作為考量指標。
■玻尿酸和木糖醇
這兩種成分并不具有防紫外線功能,只能增加面料的保濕程度,讓身體產生涼感,增強服裝的舒適性。
玻尿酸、木糖醇都易溶于水,在洗滌過程中,這些有效成分會流失,造成涼感、保濕能力下降。
怎么買到性價比高的防曬衣
在購買防曬衣時,首先要看防曬指數和UVA的透過率,其次看面料密度、色澤、厚度、孔隙等。
■深色防曬衣更勝一籌
淺色衣物不僅防紫外能力差,在太陽光、紫外線照射時,氧化氮或酚類化合物容易引起衣服變黃,影響美觀。
購買時可以對著陽光或燈光觀察,透光少的防紫外線效果更好。
■選透氣性能好的
若衣物透氣性差,易讓人不適,還可能會引起皮膚病,汗液也會降低抗紫外性能。材質方面,聚酯纖維、錦綸等合成纖維材料比棉、真絲材料的防曬服效果好。
■不用刻意追求輕薄
穿著使用時,薄款防曬服容易在袖窿部位或側縫部位發生開裂或脫線,使用壽命可能更短。
如果防曬服頻繁清洗,可能影響防曬效果。為了延長它的使用壽命,建議清洗時注意幾點:
1. 適當減少清洗頻次,如果出汗多,建議晾干,穿幾次再洗。
2. 洗滌時盡量避開機洗,輕柔手洗,避免抗紫外線功效在機械外力作用下,從面料上流失過多,或產生過多毛羽,堵塞紗線間空隙,降低透氣性、透濕性。
3. 晾曬時避免強光照射,可在陰涼處晾干。
(生命時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