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陽原泥河灣大田洼鄉采摘杏 王玉萍 攝
今年陽原泥河灣第十九季杏花季期間,大田洼20萬畝杏林競相綻放,粉白花海沿著百里廊道鋪展,虬枝伸展的杏樹綴滿繁花,如云似霞、如煙似紗的壯美景觀,吸引著來自京、津、蒙、晉等地游客紛至沓來。
近年來,隨著陽原泥河灣大田洼鄉杏花節的連續舉辦,陽原大杏扁、鮮食杏、杏干、杏核、杏脯等產業知名度提升,產品遠銷全國及海外市場。
杏花節過后,5月中旬,指頭肚大小的青杏已掛滿枝頭。當地杏農告訴記者,預計六月中旬,圓潤飽滿、酸甜爽口的供佛杏、金杏等優質品種將陸續上市。這些鮮杏中,有著 600多年種植歷史的供佛杏堪稱“杏中珍品”。1918年由高僧引進后,憑借個大汁甜、黃中透紅的特質,在1991年河北省杏品種評鑒會上一舉奪魁,并于 2018年獲評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在 2024 年的采摘節上,一顆重達 185 克的“杏王”拍出1888元高價,十顆杏子總價突破萬元,成為杏產業的一段佳話。
如今,陽原縣鮮食杏種植面積達1.0萬畝,大杏扁種植規模更是拓展至20萬畝,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陽原縣西城鎮,一家僅20平方米的零食干果店,擺滿大杏扁、杏核等特產,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年銷售額超十萬元。而作為產業龍頭的益農大杏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憑借三條現代化生產線和 500 噸氣調庫,年生產開口杏核及杏仁 2000 噸、杏干 100 噸,通過 “農戶 + 基地 + 生產工廠 + 電商” 模式,帶動5萬多戶農戶年均增收超 2000 元,產品遠銷海內外。
從杏花節的浪漫邂逅,到杏果、杏制品的多元開發,陽原以杏為媒,繪就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2025年,該縣以杏產業帶動的旅游和特產收入突破億元大關,杏產品深加工產業更獲評河北省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深耕杏產業,陽原還堅持開發杏仁精油、植物蛋白飲料等高附加值產品,讓杏香越飄越遠,該縣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記者 馬國萍 通訊員 王玉萍 周波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