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曲重蓮 張家口心理學會咨詢室公益心理輔導師
在張家口心理學會的心理咨詢室里,墻上掛著一幅未完成的畫作——湛藍的天空下,斷線的風箏正在墜落。這是16歲女孩小敏初次接受公益心理輔導時創作的。曲重蓮記得那個陰雨綿綿的午后,少女攥著畫筆聲音囁嚅:“老師,我就是那只風箏。”而今,這幅畫旁已懸掛著新作:風箏線被重新接續,系在一株破土而出的向日葵上。這幅跨越兩年的視覺日記,見證著曲重蓮用心理輔導幫助青少年重繪生命軌跡的歷程。
十幾年前,曲重蓮因目睹身邊孩子們因家庭矛盾休學、因社交焦慮自傷而毅然轉型,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逐漸成為了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每個孩子都是星辰,需驅散云霧使其綻放光芒。”如今,她以張家口心理學會為陣地,傾心打造了張家口12355青少年服務臺和婦女兒童心理援助中心,為青少年及各類人群公益性提供便捷的心理援助。
“當語言無力時,藝術是通往內心的捷徑,比如音樂療法可以引導情緒宣泄,沙盤游戲則可以幫助重建內心秩序。”在心理服務中,曲重蓮注重藝術療愈,通過孩子們的藝術作品她進一步了解分析他們的內心世界,捕捉潛在創傷,進而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輔導方案,同時創作的過程也可以讓孩子們的情緒找到出口。在張家口心理學會的咨詢室里,社交恐懼癥的少女通過黏土雕塑,內心蜷縮的刺猬漸漸舒展。考試焦慮的學生在“節奏共振”療法下,借助音樂鼓點釋放壓力,將負面情緒轉化為能量。一名初中生畫作中反復出現的“斷裂橋梁”,揭示其與父母的情感隔離,曲重蓮通過家庭治療助其重建親子溝通。
“孩子出現心理創傷,是家庭系統的報警器,治愈孩子,首先要治愈整個家庭生態。”家庭教育一直是曲重蓮關注的重點,正是基于此,每周六上午她都會在咨詢室進行公益培訓,為家長提供心理賦能和教育指導。她幫助家長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需求,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溝通技巧。同時,她還鼓勵家長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通過自我成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當小宇的父親學會用擁抱代替責罵,當梅梅的母親開始傾聽而非說教,孩子的心靈向光生長,迷失的星辰重煥光芒。
展望未來,曲重蓮將繼續致力于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事業,她希望更多家長和社會各界都能夠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每個孩子都是待擦亮的星星,我們要做的,是教會他們自己發光。”夜幕里,咨詢室的燈光總是最后熄滅,曲重蓮常站在那幅《重生風箏》的畫作前,想起那句詩句:“告訴我,你打算如何對待你珍貴的一生?”對于無數經她指引重獲光明的孩子而言,這個問題已有了溫暖的答案。記者 翟見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