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已建設口袋公園4.8萬多個、綠道超過12.8萬公里。36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了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輪換開放草坪1.8萬余公頃,增加健身設施18萬多件。
口袋公園,顧名思義,就是形容公園面積小,像衣服上的口袋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挖掘城市邊角地等空間,因地制宜推進“公園+文創”“公園+體育”和“公園式”商場等建設,更好滿足群眾的需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不再只存在于詩歌中,推窗見綠、出門即景,家門口也可以是“詩和遠方”。
近年來,城鎮化為城市發展增添活力,但隨之而來的“攤大餅”“城市病”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對于很多城市用地“寸土寸金”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城市更新更是需要統籌考慮。如何通過空間重構、功能優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有效解決“大城市病”,做好城市更新這項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袋公園建設的靈活性較強,在對城市中閑置的“邊角地”等微空間進行合理改造和有效利用的過程中,也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交流互動的場所,解決了城市更新的一系列難題。不僅如此,傳統城市更新比較依賴大規模拆遷改造,而口袋公園則以“微更新”替代“大拆建”,更新成本和風險都更低。
口袋公園雖然占地面積小,但為群眾增加的幸福感、獲得感卻不小。比如,遼寧沈陽利用城市街頭邊角、閑置地塊、河道兩岸等地方,建成3070座口袋公園,有效提升城市含綠量;河南鶴壁在建設口袋公園的同時,同步推進雨污管網改造、飛線入地。各地建設口袋公園的實踐豐富,不乏以“小切口”撬動城市環境“大提升”,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
去年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的《口袋公園建設指南(試行)》提到要“充分考慮周邊群眾需求,重點選址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的區域”。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提出“增加群眾身邊的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的具體要求。無論大拆大建,還是見縫插綠“微改造”,城市更新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務于人。
口袋公園建設不只是“表面翻新”,而應是內涵式更新。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改造提升的過程中或突出“便民親民”,或著眼“節儉務實”,或注重“綜合效益”,這也是切實提升城市建設與治理水平的重要過程。
在一座城市中,口袋公園或許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對于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來說,卻必不可少。接下來,全國各地將繼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也將有更多居民享受到“口袋公園”釋放的民生福利。讓越來越多的“小口袋”發揮“大作用”,更好激活“城市有機體”,我們拭目以待。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