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6月28日早晨,隨著手機提示音響起,中綠雄安投資有限公司黨建辦公室主任郭超習慣性地點開“@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一條“雄安服務早知道”信息彈出:“早上好,今天是星期六。據雄安新區氣象臺預報,今天白天到夜間陰有小雨,局地中雨,氣溫21至29攝氏度……”
下面還有幾條新區的政務新聞:6月26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辦2025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專題宣傳活動;6月26日,雄忻高鐵跨南水北調矮塔斜拉橋順利合龍,標志著該大橋正式進入橋面施工階段……郭超一邊滑動手機,一邊仔細閱讀。“雄安服務早知道”已經陪伴了他130多天。
原來,為了更好開展疏解服務,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于今年初組建了“@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截至目前群里已有145家疏解單位。在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的悉心運營下,這個小小的微信群成為連接疏解單位的重要橋梁、服務疏解單位的重要渠道。
“微信群目前設置了兩個板塊,即‘雄安服務早知道’和‘雄安生活下午茶’。”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思佳介紹,“雄安服務早知道”定位為政務民生的“信息樞紐”,聚焦政務動態、政策解讀、民生服務等剛性需求,突出權威性與時效性。內容除了天氣預警、政務要聞,還包括民生服務,比如新區公積金政策調整、招聘信息、交通出行提示、消費券發放等,截至目前已發送各類信息500余條。
“雄安生活下午茶”定位為文化生活的“情感紐帶”,聚焦文化娛樂、休閑生活、人文關懷,強化趣味性與親和力,打造“生活服務+情感連接”的柔性板塊,內容包括文旅活動、生活指南和節日特輯。從景區優惠,到美食探店,再到五四青年節、母親節等節日專題活動……豐富多彩的內容充分滿足疏解人員的多元化生活需求。下一步,還將在周末和節假日增加美文分享板塊,讓疏解人員通過微信群這個橋梁更深入地感受服務溫度。
6月17日“@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里發布的“雄安生活下午茶”。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 供圖
對疏解企業而言,“@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已經成為離不開的“伙伴”。
“它讓信息多跑路,讓我們少跑腿。”郭超說,有了“@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政策變動、項目進展、生活休閑等信息不再需要四處打聽,群內一目了然。
中電建產投雄安商管公司工作人員呂紅娃對“@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最大的感受是“安心”。她告訴記者,無論子女入學咨詢,還是就醫政策指導、“雄才”卡申領咨詢,一旦有疑問,只需@群里的工作人員,很快就能得到專業解答和幫助。“群內的信息高效、服務貼心、資源便捷,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以人為本的服務溫度,特別貼心,也十分安心。”呂紅娃說。
6月19日,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方式開展疏解服務。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 供圖
“@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之所以能獲得疏解人員的高度評價,離不開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努力付出。
“我們把‘很主動、很靠前、很全面、很精細、很優質、很快捷’的服務理念深深植入到微信群的運營中。”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微信群緊緊圍繞疏解人員需求設置內容板塊,在運營上注重做好每一個細節。在權威性上,政務信息均來源于官方公開渠道,確保政策解讀準確可靠;在時效性和前瞻性上,及時更新政務動態,同步預告新區近期的招聘會、演出活動等信息,形成“今日新聞+明日指南”的時間鏈條;在更新頻次上,堅持每日發布,即便周末和節假日也不斷更,持續陪伴疏解人員;在規范性上,嚴格審核入群人員,杜絕發布雜亂信息,保障疏解人員有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
用心的設計、悉心的運營、貼心的服務、暖心的陪伴……在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的精心打造下,“@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成為一個兼具權威性與親切性、兼具時效性與前瞻性、兼具場景化與輕量化、兼具雄安特色與開放視野的平臺。它在政務信息的嚴謹與人間煙火的溫度中,織就了一張無形卻堅韌的服務網絡,讓疏解人員充分感受到雄安這片熱土的活力和家一樣的溫暖。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微信群,但它是我們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便捷高效服務疏解對象的一個有效抓手,我們將不斷進行擴面、賦能、創新、優化。”雄安新區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韓德強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堅持“實體化+網絡化”推動疏解服務上臺階的工作思路,打造包括“@雄安-疏解之友”微信群在內的“@雄安-”系列網絡化服務平臺矩陣,充分運用網絡化手段有效提升服務時效、服務質效,真正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解、有問必答,成為疏解單位之家、疏解人員之友,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河北日報記者 康曉博)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