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
一陣清脆的鬧鈴聲響起
家住雄安新區雄東片區的張微
像往常一樣
迅速起床
拉開窗簾
晨光里能看見不遠處
正在施工的水系公園
窗外晴朗無云
是個適合晨跑的好天氣
這是他帶妻子
回到家鄉雄安新區創業的
第三個年頭
眼前的家鄉
雖已不是記憶里的模樣
但迎面吹來的熟悉的風
藏著比“北漂”十年更踏實的煙火氣
在這里
他可以悠閑地跑完步、吃完早飯
再騎著“小電驢”10分鐘到達工作室
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張微所在的雄東片區
是雄安新區外圍組團中
雄縣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新區先期建設的區域之一
肩負著保障高鐵樞紐周邊居民
搬遷安居、引領淀東片區發展的重任
自2022年以來
雄東片區已回遷四個批次
常住回遷群眾3.2萬人
為解決回遷居民就業問題
昝崗管委會聯合雄縣公共服務局
盤活預留公服設施資源
統籌“四業并舉”和“四項收入”
著力打造了“雄業創工坊”
“雄業創新坊”等
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張微的工作室
就在
雄業創新坊
這是面向新區回遷群眾、
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
京津返鄉創業者等群體的
居民就業創業公益性發展平臺
辦公場所免租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企業可“拎包入駐”
同時
政務服務、政策對接、
產業資源對接等扶持措施
精準、到位
為入駐企業提供了諸多方便
整理書畫家寄來的快遞
拆箱、拍攝、修圖、上架
……
做線上藝術品銷售
是張微公司的業務之一
也是他和妻子每天的第一項工作
忙完這個
張微又趕緊開啟直播
和粉絲們互動
銷售原創雄安特色產品
一上午
忙忙碌碌
不亦樂乎
因為離家近
張微中午可以回去吃個飯
睡一覺
為下午的培訓養精蓄銳
記不清在雄業創新坊參加
多少場免費培訓了
但每一場
張微都有收獲
這是他為自己充電的方式之一
沒有培訓的時候
他會打包發貨、線下送貨
有時候也會接商拍
日程滿滿
說到充電
除了知識充電
張微還有一個“靈感充電站”
——興慶社區樂學書坊
夕陽透過玻璃窗灑在書頁上
張微的思緒暢游其中
在這里
他可以盡情享受
以前偶爾才會有的慢時光
在家鄉的意義
不正是可以在創業的快節奏里
放緩腳步嗎
結束一天的工作學習
張微回到家里
寫寫字
和妻子聊聊天
……
曾經一起“北漂”逐夢
如今攜手扎根雄安
兩人的默契早就融進了工作和生活中
日子就在這一天一天里
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著
既是回遷居民
又是返鄉創業者
從北京的寫字樓到雄安的雄業創新坊
對張微來說
變的是辦公場景、通勤方式、生活節奏
不變的是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給他底氣的
正是家鄉對返鄉創業者的支持
張微說:“這里有政策護航,
有市場機遇,有我們想要的生活。
幸福,一直延續。
創業,步履不停。”
兜兜轉轉
他終究在家鄉這座“未來之城”里
找到了讓夢想落地的新起點
張微的創業故事
也是這片土地上“歸巢者”們
擁抱新開始的一個縮影
政策鋪路,夢想開花
解鎖“未來”
就在“未來之城”
總監制:陳忠華 李曉廣
監制:曹國廠
總策劃:孫宏濤 駱學峰
統籌:邢玉偉 魏會博
執行統籌:黃海 張曉艷
文字:楊丹宇
視頻制作:毛鶴然
攝像:高盟 李鑫
設計:王佳
編輯:袁麗娜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新華社河北分社
新華網河北頻道
聯合出品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