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港口輻射帶動力、產業集聚力和開放競爭力
滄州以港口項目建設激活向海圖強“藍色引擎”
日前,在黃驊港礦石碼頭,生產作業正在有序進行。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攝
河北日報客戶端訊(記者董昌、戴紹志)日前,黃驊港綜合港區滾裝碼頭一期工程項目現場,71臺真空抽氣設備全速運轉,24小時不間斷進行抽氣排水作業。據悉,項目建成后將填補黃驊港汽車滾裝、客貨滾裝運輸功能的空白。
近兩年來,滄州市緊緊圍繞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目標,堅持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和資源整合。今年以來,該市強力推進總投資775億元的30個重點港口及配套項目建設,加快提升港口輻射帶動力、產業集聚力和開放競爭力。
圍繞完善多功能大港布局,滄州市大力拓展港口“全貨類”運輸功能,在確保大宗散貨碼頭礦粉堆場、綜合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如期竣工投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30萬噸級原油碼頭、滾裝碼頭等項目建設,暢通公鐵海緊密銜接的多式聯運體系。
6月8日,黃驊港綜合港區9號、10號通用泊位項目現場,我國北方地區首臺港口專用架橋機正式投入使用。
“專用架橋機不僅提升作業效率,還能夠實現毫米級安裝精度,將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滄州港務集團渤海港埠公司董事長李輝說,該項目規劃新建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及配套設施,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黃驊港的港口功能。
日前,在黃驊港綜合港區,生產作業正在有序進行。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攝
聚焦放大綜合性大港效應,在成功開辟“疆煤”出海新通道和冀蘇電煤“直進直靠、直離直出”綠色航線的基礎上,該市還大力發展國際集裝箱中轉集拼業務,先后布局17個內陸港,內外貿集裝箱航線拓展到19條,同世界上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互通貿易往來。
建設綜合性大港,不僅需要暢通集疏運通道,還需要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
渤海之濱,陽光照射下,總投資約65億元的我國最大“漁光互補”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河北109萬千瓦海塘光伏電站穩定運行。作為河北省最大單體容量的光伏項目,該項目將結合滄州豐富的陸上新能源資源,以及港口、化工應用場景,建設滄州氫基綠色能源、綠色港口一體化新能源大基地,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以港帶產,港產融合,一批高精尖科技產業在這里加快聚集。如今的黃驊港,已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化學品、高端涂料、綠色農用化學品等五大產業集群,以及新能源電池材料、氫能綜合利用等8個特色產業鏈。
日前,在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煤炭生產作業進行調度。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攝
立足提升現代化大港水平,這里的智慧港口建設加快推進,大數據、區塊鏈等港口應用場景正在實現深度融合。目前,黃驊港已成為全球首家全流程智能作業的干散貨港口、全國首家作業現場全面無人的智能化煤炭港口。
在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指揮中心,一塊長25.4米、高5米的巨型屏幕上,不僅有鐵路列車、堆場、貨船等運行數據,還有煤炭產地的生產數據、朔黃鐵路黃驊港站列車數據。
為打造智慧港口,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全新生產運營指揮系統已于去年3月投入使用。“通過智能大屏系統,調度員能夠提前獲取上游煤炭礦區裝車和下游發電廠煤炭庫存信息,并據此制定港口煤炭作業計劃。”生產指揮中心值班主任杜玉鵬說。
隨著一個個重點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黃驊港港口功能布局持續優化,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一座輻射華北、連通世界的現代化大港加速崛起。今年1至5月,黃驊港綜合港區、散貨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5293.4萬噸,同比增長4.36%;黃驊港完成煤炭下水量8820.07萬噸。
“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國際貿易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和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黃驊港陸海聯運主通道作用,全力打造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大港。”滄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汝森表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