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新城何以讓青年人才“近悅遠來”
——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觀察
5月17日航拍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5月18日至25日,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成功舉辦。青年人才驛站的免費住宿時長從7天延長至30天,再次引發關注;這座未來之城,如今成為青年人才爭相奔赴的“夢想之城”,截至目前,雄安發放“雄才卡”超1.5萬張。
雄安的吸引力何在?透過剛剛結束的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我們看到創新創業的熱情在這片土地上持續升溫。
5月20日,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活動中,來自京津冀的青年企業家走進雄安新區電建智慧城,感受雄安新區的科技創新場景。河北日報記者劉光昱攝
科創平臺集聚
創新高地助力青年成就夢想
雄安之新,貴在創新。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以高精尖產業為錨點,搭建起覆蓋全鏈條的科創平臺網絡,為青年人才提供“頂天立地”的實踐舞臺。
5月18日,以“聚雄才·創未來”為主題的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啟動。在現場,共青團河北省委“創青春·雄安青智匯”創業營開營;雄安科學園、雄安中關村科技園、健康傳播大廈等5家科技園區被授牌“雄才創業園”;城市道路及地下空間基礎設施安全保障中試平臺等11個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揭牌。
科創平臺集聚,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大舞臺。
作為從北京中國科學院實驗室來到雄安追夢的創業者,芯聯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目前在雄安研發激光器。
“三四年前,我還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實驗室做激光器,那時我覺得只要論文發得好,科研項目完成出色,技術指標搞得高高的,人生就圓滿了。雖然也有一些高光時刻,但每當看到研發的成果鎖在柜子里面吃灰,心里就不痛快,所以一咬牙、一跺腳就帶著幾個兄弟來到雄安。”
初到雄安,陳偉在一個改造的小廠房里創業,當時一直琢磨著換一個更寬敞的地方。不久,他接到了雄安科創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說科創中心中試基地里有一棟樓。從那時起,他們擁有了完整的標準廠房。
“上個月,我們剛剛在北京拿下訂單。客戶考察時說,從雄安半個小時可以到大興機場,兩個小時覆蓋整個京津冀的產業鏈。”陳偉說,區位優勢和平臺優勢讓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引入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10余個國家級科研平臺。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總部、4所高校和2所醫院,為雄安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炭精細勘探與智能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彭蘇萍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暨青年人才發展大會上表示,從承接疏解標志性突破到高水平創新平臺的加速聚集,從“雄才十六條”發布到人才住房、子女教育政策等,雄安新區不僅系統構建了政策高地,而且形成了讓人才放下行囊、成就夢想的一流育才生態。
目前,彭蘇萍院士團隊“城市道路及地下空間基礎設施安全保障中試平臺”項目正式落地雄安新區。彭蘇萍表示,將圍繞國家、城市地下空間安全發展的需求,盡快在雄安新區形成服務力量和產能,在雄安新區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道路和地下空間安全探測的創新高地,服務支撐我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彭蘇萍說,今天的雄安新區正以求賢若渴的姿態向天下英才敞開懷抱。如果一個人渴望用創新成果定義未來,那么雄安新區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因為在這里,每一滴汗水都將融入城市生長的脈絡,每一項創新都有可能改寫產業發展歷史。
政策支持升級
從安居樂業到“全周期護航”
青年人才選擇一座城市,短期看機會,長期看保障。雄安以“雄才十六條”為核心,從安居樂業到“全周期護航”,構建覆蓋求職、創業、生活的政策體系,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5月18日,在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啟動活動上,雄安新區集中推出6家青年人才驛站、13家雄才會客廳,聚焦“安居+樂業”雙維度,為青年人才打造全周期發展支持體系。
政策升級,為青年人才提供從安居到樂業的全周期保障。作為雄才安居工程的核心載體,青年人才驛站服務實現重大突破,將服務對象由應屆畢業生擴展至本科及以上在校生和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畢業生。大學生來雄安求職應聘、研學游學、參與創新創業賽事,可免費入住驛站,免費住宿時長從7天延長至30天。目前,驛站已形成拎包入住的標準化服務體系,配備智能家電、共享辦公空間和24小時管家服務,周邊15分鐘生活圈內擁有完備的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入職雄安后,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還可通過“雄安人才智慧服務平臺”申請青年人才公寓,實現從臨時過渡到長期安居的無縫銜接。
空間拓展,打造青年交流的專屬場所。雄安新啟用的13家雄才會客廳分布在科創園區、商業綜合體等地,為人才提供休憩交流、項目路演、思維碰撞的專屬空間。
政策磁吸,青年人才加速集聚。隨著“雄才十六條”政策落地及配套服務升級,雄安新區人才吸引力持續增強。截至目前,已發放“雄才卡”1.5萬余張,為3100余名應屆畢業生發放生活補貼。此次新增的一批服務載體是雄安人才工作“場景化服務”的重要舉措,通過構建“安居有保障、創業有空間、發展有支撐”的生態體系,讓青年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創新賽事賦能
以賽引才,激活青年“雙創”生態
“以賽聚才、以才促產”,雄安新區通過高頻次、高規格賽事,搭建項目與資本、技術與市場的對接平臺,讓青年人才的創意火花轉化為產業動能。
賽事,不僅點燃青年人才的科技創新創業引擎,還讓象牙塔里的頂尖科研論文、前沿探索、實驗室方案,從誕生起就富有市場價值。
5月16日至17日,由雄安新區黨工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雄才杯”2025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雄安新區舉辦。
作為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專題活動之一,“雄才杯”2025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以“聚雄才 創未來”為主題,設置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3個賽道。此次大賽首次走出雄安,舉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海外項目初賽,吸引海內外400余個優質項目參賽,100個項目入圍決賽。
經過激烈角逐,2個項目獲特等獎,6個項目獲一等獎,7個項目獲二等獎,16個項目獲三等獎。在雄安新區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啟動活動上,10余個獲獎項目落地。雄安新區將根據這些項目獲獎情況給予獎勵,并為獲獎團隊提供辦公和住宿支持。
5月17日,雄安新區教育局舉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項目2025年雄安薈”活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20支金獎項目團隊齊聚雄安展示創新成果,項目涵蓋雄安新區三大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產業。
作為第三屆科技·人才·創新周專題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邀請金獎項目團隊走進雄安,實地了解雄安建設發展最新場景和雄安創新創業環境,推動項目落地新區。
各金獎項目團隊通過現場項目展示,詳細闡述了各自項目的創新點、市場前景及應用價值,贏得現場觀眾的高度認可。新區融資機構、平臺也表現出濃厚興趣,積極探討合作可能。
哈爾濱工程大學深藍定脈——國內首創海底OBN(海底節點式海洋油氣勘探裝備)節點深海高精度定位系統項目負責人馬鵬博來到雄安新區參賽,并獲得金獎。
“我們的產品精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目前,產品已成功應用于中海油項目,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馬鵬博說,團隊注重整個行業科技成果轉化。未來希望扎根雄安,不斷發展壯大。
事實上,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是將青年需求融入城市發展。科創平臺提供“硬支撐”,政策體系構建“軟環境”,創新賽事激活“生態圈”。
未來,隨著京雄“同城化”深化和全球人才網絡拓展,雄安或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青年創新創業的熱土。這座未來之城的實踐表明,唯有以創新為魂、以人才為本,才能實現城市發展與青年成長的同頻共振,書寫新的“雄安故事”。(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 郝金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