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放大綠色電力與算力樞紐的疊加優勢,以“算力+”為抓手,探索“綠色算力驅動、全鏈協同升級、跨域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聚焦算力供需適配、算力交易運行和算力資源調度等重點服務鏈條,打造“政產學研金用”多主體深度融合的算力聯合體,創新算力產業鏈群育成模式
■豐富和創新綠色算力應用場景,充分釋放綠色算力潛能,推動綠色算力應用范圍從通用領域拓展至行業垂直領域,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求,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引擎,綠電是血脈。綠色電力和算力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正逐步向融合共生發展。我省要立足實際,充分發揮綠電和算力協同優勢,加快布局發展綠色算力,從而帶動數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
依托綠電和算力協同優勢壯大數字經濟具有深遠意義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全球算力需求不斷攀升,并帶來了大量能耗和碳排放。在此背景下,推動綠電和算力協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時代所向。
綠電和算力協同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底座,綠電與算力融合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高效率、低能耗的計算支持,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動能。發揮綠電與算力協同優勢,可大幅降低算力成本和環境壓力,以算力綠色化升級降低數字經濟發展整體成本;能夠提供豐富的智能應用場景和海量的高質量數據,賦能數字制造業和數字服務業升級,形成環環相扣的發展鏈條,促進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電和算力協同能有效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算力呈現低碳、低價、環保、高效等特點,對于助力數字產業升級、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綠色算力能夠貫通算力供需鏈條,精準匹配算力資源和需求場景,帶動算力經濟發展;有助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推動算力設備、算力載體、算能協同、算用協同等領域的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形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雙贏局面。
綠電和算力協同有助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機制創新。發展綠色算力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需要,更是促進數字經濟與生態文明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有利于探索創新數字經濟綠色化發展機制,比如通過推動綠色算力認證體系與碳交易市場聯動,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環境權益交易機制。發展綠色算力還有利于建立跨區域跨領域的數字經濟協同治理機制,比如以“東數西算”工程為抓手,強化能源、工信、環保等部門協同,構建算力網絡跨區域稅收分成、生態補償等利益分配機制。同時,綠色算力標準的先行探索,綠色算力模式的成功推廣,有助于在全球規則和標準制定上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完善綠色算力頂層設計,健全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的機制與政策
河北憑借獨特的氣候條件、區位優勢、綠色能源資源及政策創新,綜合算力指數躍居全國首位,綠電占比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面向未來,應持續放大綠色電力與算力樞紐的疊加優勢,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為契機,以“算力+”為抓手,積極探索“綠色算力驅動、全鏈協同升級、跨域融合發展”新路徑,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強化規劃設計。以建成面向全國的綠色算力保障基地為目標,綜合考慮當前算力發展和綠色能源供給的現實情況,編制綠色算力經濟發展規劃,積極開展包括用能、生產調度、落地應用等在內的綠色算力全流程一體化規劃設計,找準把綠色算力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細分方向和有效路徑。
加強跨部門聯動、機制創新和政策統籌。圍繞綠色算力全產業鏈協同升級和跨區域融合發展制定多部門聯動方案,梳理、優化現有支持政策引導數字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算力。建立健全綠色電力與算力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算力輸出地與輸入地的長效利益共享機制。引導金融機構開發基于算力的新型融資產品,建立更加完善的綠色算力監管和評價體系。
錨定綠色算力鏈群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從強基到強鏈的轉變
算力產業鏈,既包括硬件設備設計制造、軟件開發應用服務等多個環節和領域,還包括賦能其他行業而衍生的“算力+”產業。在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背景下,我省綠色算力發展的側重點,要從聚焦數據中心及其運行系統,轉向綠色算力生產、用能、管理、應用全鏈條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打造綠色算力產業集群帶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辟綠色算力產業新賽道,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大力發展算力產業中下游的大模型、云服務、工業互聯網、智能駕駛等算力服務產業,在鋼鐵、石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優勢行業,開展“大模型+制造”試點,加快形成較為完整的綠色算力產業體系。
打造一批綠色算力產業園區,提升產業集群承載能力。著力提升張北云計算產業基地、懷來大數據產業園等區域載體承接能力和水平,精心打造供需對接平臺,積極組織各地大數據中心與京津開展算力供需對接活動,吸引更多數字企業、資本和人才集聚園區,形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培育綠色算力產業鏈群發展生態。聚焦算力供需適配、算力交易運行和算力資源調度等重點服務鏈條,打造“政產學研金用”多主體深度融合的算力聯合體,創新算力產業鏈群育成模式,加快構建基于平臺化運營與產業鏈聯動的算力產業服務生態體系。
推動綠色算力技術創新,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支撐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發展壯大數字經濟,要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從關鍵技術、平臺載體、人才培育、標準規范等四個方面加快推動綠色算力技術創新。
突破綠色算力關鍵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綠色算力研發投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算力技術融合創新,加快高能效芯片、液冷與節能、智能調度、算法優化、綠色存算一體等技術的研發,全面推廣服務器虛擬化、制冷系統智控節能、智能監控與調度等技術和解決方案,建立一批零碳數據中心,為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抓好技術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全鏈條技術攻關,爭取建設國家級綠色算力技術中試基地,提供從芯片到整機的全流程驗證環境。依托“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打造“超算+智算+邊緣計算”融合創新中心。搭建綠色算力資源共享平臺,提供低碳算力調度、碳足跡監測等功能,降低中小企業技術應用門檻。
健全完善人才培育體系。依托政策引導與產教融合培育綠色算力復合型人才,設立綠色算力專項人才計劃,鼓勵高校開設綠色算力交叉學科,推動高校與企業共同開設相關技術課程,培養高水平實戰型技術人才。
加快推進綠色算力及互聯互通標準體系建設。聚焦算力基礎設施設計、建設及運行等關鍵領域,制定完善算力網絡標識體系、算力應用分級等相關標準和規范,著力促進與國際標準銜接,以高質量標準建設引領支撐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創新綠色算力應用場景,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
豐富和創新綠色算力應用場景,充分釋放綠色算力潛能,推動綠色算力應用范圍從通用領域拓展至行業垂直領域,加快推出面向重點領域的應用試點示范,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
主動對接京津市場需求開展場景創新。聚焦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的算力需求,鼓勵企業圍繞數據共建共享共用開展場景創新,打造一批綠色算力產品及行業應用場景優秀案例。推動綠色算力與政務、文旅、交通、教育、醫療、城管、環保、安全應急、招商等重點領域深度融合,通過場景創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建立綠色算力場景創新推進機制。遴選專業促進機構,成立省市兩級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發布應用示范清單、需求倒逼清單、標桿案例清單,推進場景創新應用。建立對接招商促進機制和宣傳推廣機制,采用“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促進場景供需對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作者陳璐 系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