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古城,洋溢濃郁年味
——走進大名縣品味新春文旅盛宴
Play Video
“老鄉老鄉你別問,我這要上大名府……”走在大名縣的各個旅游景點中,一首朗朗上口的《我上大名府》歌曲縈繞耳邊,歌曲唱出了春節熱鬧歡快的氣氛,更唱出了大名縣張開懷抱喜迎八方來客的似火熱情。1月31日,正月初三,記者循著歌聲走進大名,體驗千年古城濃濃的年味兒。
大名石刻博物館內燈光璀璨,游人如織。
金石傳拓品古韻
去年以來,大名縣文旅產業發展呈現強勁勢頭,各旅游景點“火爆出圈”。
走進大名石刻博物館內,只見一塊塊古老的石碑靜靜佇立,仿佛訴說著歷史深處的記憶;弘敬閣在夜幕下亮燈的璀璨一瞬,驚艷了多少游客。
走進離弘敬閣不遠的拓菩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幾幅印有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作品的布簾,讓整個房間顯得古香古色。房間東西兩側的長桌旁,坐滿了前來體驗金石傳拓技藝的游客。
“我家就住在附近,女兒非常喜歡這項技藝,于是帶她再體驗一把。”任艷麗說,女兒魏芷瑤已體驗過金石傳拓技藝,深深喜歡并且念念不忘。
只見魏芷瑤面前的拓版上,印刻著“久聞大名”四個字,她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清水輕輕打濕蓋在拓版上的宣紙,隨即蓋上塑料薄膜,用棕刷垂直拍打宣紙,使宣紙與拓版緊密結合。
“金石傳拓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于東漢,宋代隨著金石學發展而興盛。”溫元星是大名石刻博物館的講解員,同時兼職指導前來體驗這項技藝的游客。“在傳拓過程中,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石刻、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即為拓片。拓片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十分珍貴的文物資料。”
記者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體驗金石傳拓技藝。
不一會兒,魏芷瑤便將“久聞大名”四個字打紙入凹,用氈布錘敲擊宣紙使其與拓版更貼實。宣紙經風干后,便到了拓包上墨的環節。魏芷瑤先用拓包將引墨板上的朱砂均勻暈開,再用拓包輕輕敲擊宣紙,“久聞大名”逐漸顯現在朱砂之內。
“我非常喜歡傳拓,成功之后感到很開心。”魏芷瑤小心地揭下她剛做好的拓片,笑著說。同樣開心的還有任艷麗,“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她的耐心,而且能夠從小就了解到這項古老的技藝,從中能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根據大名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三級主任科員趙娟介紹,春節假期,游客可以進店免費體驗金石傳拓技藝。“大名石刻博物館內,有著眾多文物級的石碑,而傳拓與石碑又是緊密相連。為此,我們推出傳拓體驗的活動,希望游客在欣賞石碑的同時,感受傳拓的魅力,把這項非遺技藝更好地宣傳出去。”
千盞花燈香古城
傍晚5時45分,天色漸暗,寒意漸濃,而在弘敬閣前的廣場上卻熱鬧非凡。此時,游客們等待的熱情已經戰勝了正月的寒風,他們準備好了手機、相機,等待著精彩一刻的來臨。
晚6時整,弘敬閣通體亮起了暖黃色的燈光,弘敬閣前的水塘內,“魚躍蓮輝”造型的花燈同時點亮,引得游客聲聲贊嘆。
“之前在手機上刷到過弘敬閣亮燈的視頻,今天親眼看到,感覺更加震撼、漂亮。”和勇來自河南新鄉,與愛人專程驅車來到大名,一睹大名古城的風采。“來到大名,很有古香古色的感覺,而且這里的人很熱情,有機會還會再來的。”
1月23日至2月13日期間,大名縣開展“福耀大名——千盞花燈鬧古城”活動,共設59組燈組,分布于大名宋街、大名古城、愜山湖公園、高速出口等。活動秉承“文旅+商業”“文旅+科技”理念,充分融合大名歷史、人文、美食、特產等多種元素,為燈會活動注入文化性、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突出“香油祈愿”“故事大名”“祥和大名”特點,同時推廣大名小磨香油、大名美食,講述大名故事,從而達到視覺、聽覺、嗅覺多維效果。
在大名宋街,共有27組燈組,每一組都吸引游客駐足拍照。走進大運河博物館,影壁墻后的一個高10米的祈福鼎花燈散發出青綠色的燈光,幾支喇叭花藤蔓的花燈攀在鼎的左右,祈福鼎正中,“鼎鼎大名”的字樣發出金黃的光芒。走近燈組,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游客在大名大運河博物館里游玩。
大名大運河博物館里的花燈吸引眾多游客參觀拍照。
“今年,我們為亮點的燈組配備了香薰裝置和煙霧系統,內置以芝麻花為主調制的香薰精油,讓游客在欣賞花燈美的同時,還能聞到芝麻花的清香和小磨香油的濃香。”大名縣興大文化旅游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和鳳璽介紹稱。
離開大運河博物館向西而行,途經“福祿壽喜”燈墻,各種字體的“福”“祿”“壽”“喜”與大紅燈籠交相輝映,營造出祥和喜慶的春節氛圍。狄仁杰祠堂碑廣場附近,名為“團團圓圓”的蛇形燈組,寓意著乙巳蛇年“巳巳如意”。這邊還未看盡興,那邊的一組花燈讓腳步難以停下——燈組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從選芝麻、洗芝麻到最后的灌裝,全面展示了香油制作的流程,讓大名小磨香油的品牌叫得更加響亮。
大名縣名優特產小磨香油傳統制作工藝花燈成為亮點。
街區盡頭,最亮眼的當屬“芝麻仙子”的巨型花燈。仙子飄逸的長發上簪著簇簇芝麻花,粉的、綠的、黃的,在星空下流光溢彩;仙子左手托著的玉瓶中,散發出芝麻花精油的香氣,既美了眼睛,又香了鼻子。
“整個街區的花燈都太美了!”來自山東聊城的王新月贊嘆道,“街區里能看到很多有關芝麻香油的元素,也讓我知道到大名當地的小磨香油,我也會買一些回去送給親戚朋友。”
“熱辣滾燙”暖人心
冬日里的幸福時刻是什么?莫過于吃上一頓火鍋,吃上一碗麻辣燙。在大名集薈里,眾多游客將與你一起分享這一幸福時刻。
由北向南進入大名集薈,剛邁進街區,一塊寫有大名小吃的展示板便從視覺上刺激著游客的味蕾——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馓、饸饹……一道道美食,無不告訴著游客,大名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古城,還是一座美食之城。
大名集薈夜市,舞獅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
大名府古城門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繞過展示板,街道兩側密密層層的小吃攤擺滿了各種特色美食,看得人眼花繚亂。街道上,游客們摩肩接踵,不時在攤位前逗留,或點一杯熱奶茶驅走冬天的寒意,或買一根糖葫蘆品嘗酸甜中的小確幸。
走著走著,一道長長的紅頂塑料棚向南綿延,“熱辣滾燙 串串開薈”的招牌格外顯眼,棚頂邊緣裝飾著紅色果子與金色葉子,每個出入口均掛著豎長的燈籠,“順遂無憂”“平安喜樂”印在紅彤彤的燈籠上,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而在棚內,一串串麻辣燙在鍋內翻滾,升騰起的水蒸氣攜著骨湯、牛油辣湯、麻醬的香味兒充滿了整個棚內。顧客們三五人一起,圍坐在鍋邊,邊吃邊聊,享受這輕松的一刻。
在這百米長桌盛宴中,作為攤主之一的楊昌潔忙得不亦樂乎,剛剛收拾好的餐位馬上就有顧客光臨。“這幾天顧客特別多,生意挺好的,歡迎大家來大名玩!”楊昌潔一邊說著,一邊擦拭桌面,為下一位顧客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就餐環境。
繼續往南,一個名為“鼎鼎鍋”的碩大火鍋造型逐漸顯現。在集薈的最南端,冬日火鍋宴正吸引著八方食客。
據介紹,冬日火鍋宴與正宗川味火鍋知名品牌渝香居進行合作,展現傳統配方和現代工藝的結合,推出多種套餐體驗形式,為傳統飲食注入新的時尚活力。
記者看到,不少顧客帶著家人、朋友圍繞在鼎鼎鍋外側,享用著專屬于自己的小火鍋,在這份“熱辣滾燙”中度過一個難忘的春節。
“我帶著兩個孩子過來,就是想來體驗一下這個過節的氣氛。”楊瑞娟說,“大家圍在一起吃火鍋的感覺還是挺特別的,而且這個大火鍋的造型也很有氛圍感,作為大名人為家鄉的好創意點贊!”
為迎接乙巳蛇年的到來,助推文旅發展更上一層樓,大名縣推出“巳巳如意大名年”新年祈福系列活動。活動不僅包括金石傳拓非遺體驗、千盞花燈展出、百米長桌宴、冬日火鍋宴,還有老槐樹祈福、新春文化惠民演出、英歌舞表演、元宵節民俗表演等活動,邀請八方游客共赴一場文化與喜悅交織的盛宴。
記者手記
大名文旅 從“熱起來”到“火起來”
正月初三,寒氣逼人。一路驅車趕到大名,剛下高速,等待左轉的車輛便排起了長龍。向左,正是去往大名宋街的方向。一路上,魯、豫、陜、京及冀A、冀E、冀F等地車牌的車輛不時就會出現在大名的街頭。大名,真正“火出了圈”。
去年第七屆市旅發大會期間,弘敬閣亮燈的視頻火爆了邯鄲人的朋友圈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人們甚至驅車上百公里,只為等待那一瞬的驚艷。如今,天氣寒冷,等待弘敬閣亮燈的游客依然擠滿了廣場,亮燈時那一聲聲的贊嘆聲,是大名文旅持續火爆的最好證明。
大名文旅的雄心不止于此。大名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及美食資源,緊跟當下時尚風潮,將歷史文化、傳說故事、特色美食等融進全新的表達方式,精準把握游客愛玩什么、愛看什么、愛吃什么,以游客所愛為基礎,講述大名故事、傳遞大名文化、釋放大名熱情,把大名的美景和故事傳播到更廣的地方。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蘇醒/文 鞏玉強/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