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創新 數智化賦能,我省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兩化融合逐年提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7.1%、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72.3%。
系列報道《特色集群 一路向"新"》今天帶您看全鏈條創新如何催生新技術,數智化應用如何賦能高質量。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郭子雪:
這里是位于石家莊市鹿泉區的京華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現在我身后就是他們最新研制的小間距LED顯示屏,公司技術人員告訴我們,現在他們所研發的產品,已經可以將兩個像素之間的間距做到0.78毫米。這是什么概念呢?咱們平時所使用的縫衣針,直徑大概是0.8毫米,也就是說,兩個像素之間,連一根針也插不進去。
京華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遠松靈:
它在單位面積里邊可以容納更多的像素,那么可以顯示更多的信息,顯示效果會更好,因為它更清晰了。我們始終引領行業的技術進步,在國內和國際屬于領先水平。
構成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元器件,動輒有幾十億個,像素間距每減小哪怕0.01毫米,都離不開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創新和突破。怎樣讓各個企業的創新資源形成合力?距離京華電子幾公里外的聯盟科技園,給了我們答案。
京華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遠松靈:
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然后大家抱團發展、合作共贏,我們從廣東、上海、北京,招引了20多家企業入駐這個園區,協作的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這些上下游鏈條企業高度集聚,也催生出企業間的"化學反應":小企業接大企業的訂單,大企業為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企業間還能針對需求共同研發新產品,實現全鏈條創新:攻克集成電路、現代通信、汽車電子、軟件研發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一批共性技術難題。今年上半年,鹿泉區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實現營收514.38億元,縣域科技創新能力連續6年全省第一。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先進制造發展研究所所長 陳琛:
鹿泉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通過打造創新載體,吸引到優勢的創新要素,鏈接到這種國內外的核心的創新樞紐,不斷圍繞著技術鏈打造創新鏈,從而探索出河北在高技術領域里面的,這樣一個發展的河北路徑。
在邢臺臨西,傳統的軸承制造產業也乘著數智化的東風,不斷邁向高端。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郭子雪:
在現在我所在的"中國軸承之鄉"邢臺臨西縣,軸承生產銷售及配套企業達到了1300多家,從業人員超9萬多人,生產的軸承產品遠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河北宏達隆業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崔延鑫:
我們現在是引進了咱國內最為領先的軸承的復式生產連線,每條生產線的產量提高了30%以上。
臨西軸承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長期以來,近80%軸承企業只能靠低利潤的貼牌和加工低端軸承謀利。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打破低端化"瓶頸"?崔延鑫告訴記者,企業升級投用了8條智能化產線,數字化裝配技術讓軸承裝配精度更高,同時智能檢測也讓軸承的質量控制更有保障。
河北宏達隆業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崔延鑫:
像這一個就是光影檢測,對于軸承最重要的4個面進行檢測,實時把影像傳輸到控制臺,然后根據我們產品的要求,把不合格的產品踢出去。
把目光放在數字化、智能化上,讓企業的產品不斷邁向高端。
河北宏達隆業軸承有限公司智能化分廠負責人 支延立:
隨著我們公司引進了高端的生產加工線,軸承的使用壽命及精度較之前提升了一倍,我們的產品廣泛用于風力發電、高速電機,汽車的變速箱(等)這些高端設備上。
如今,臨西軸承的"朋友圈"已遍布全球,年產值200億元以上。
邢臺市臨西縣副縣長 孫通志:
從鼓勵企業上云到現在擁抱數字化,我們全縣的規上軸承工業企業,關鍵環節的數字化率已達100%。
全鏈條創新、數智化賦能,三年間,我省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兩化融合逐年提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77.1%、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72.3%。擁抱新技術、催生新變革。定州體育用品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柔性化改造;高陽紡織以AI智能技術,打造"黑燈工廠";宣化巖土工程裝備以智能化技改、數字化賦能不斷邁向高端,數字化、智能化讓河北特色產業集群"老樹開新花"。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軟件產業處一級主任科員 宋鴻飛:
加快產業集群5G、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107個重點特色產業集群的全覆蓋,讓智能化成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制造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