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雄安新區正全力朝著"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邁進。
今天起,《拔節生長看雄安》專欄推出"科創篇",看雄安著力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鏈條,優化創新生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蓬勃躍動。首先,讓我們與數十位頂尖科學家,共同聚焦"百家創新平臺雄安行"。
11月17日,"百家創新平臺雄安行"活動在雄安新區舉辦。50多位頂尖科學家,170余家創新平臺負責人匯聚雄安,共話創新良策,共同推動創新成果在雄安落地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華明領銜創辦的重大裝備金屬新材料項目,已經在雄安落地。過程中,項目獲得了雄安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支持和各級政府部門幫助。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王華明:
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基礎設施的改建、裝修、大型設備的進廠,到最后建成投入生產,我們也體會到了被服務、真正的這種務實高效的精神。
通過現場考察、座談交流,百家創新平臺代表對雄安新區的營商環境、創新生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曾多次來雄安新區考察。此次活動更堅定了他在新區建設智能感知芯片技術創新平臺的信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 數字感知芯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鄧中翰:
我們將在雄安新區承擔建設實施國家重大項目,把創新平臺的重要成果實現產品化和產業化,開展大規模的示范應用,并引入技術產業協同單位,營造雄安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帶動產業鏈發展壯大。
"雄才杯"創新創業賽事是"雄才十六條"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賽事頒獎環節,基于三維激光雷達的無人化裝車項目等10個"雄才杯"落地項目獲獎。
"雄才杯"獲獎落地項目代表、兆福(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金輝:
雄安新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它就形成了產、學、研相互賦能,共同發展的科創生態。未來我們準備把總部擱在雄安新區。
活動中,40家高水平創新平臺還集中發布了63項前沿科技成果,雄安新區發布22項高端高新產業"揭榜掛帥"榜單。雄安新區首批19項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6家高水平創新平臺與雄安新區簽訂合作意向書。
未來,雄安新區將通過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咨詢服務、人才培養和合作交流,加速匯聚創新要素,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丁曉龍: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仍將把集聚高水平科技創新要素資源作為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真誠歡迎領軍人物、龍頭企業、創新團隊與我們一起投身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