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廊坊市區美景如畫。記者 陳童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近年來,廊坊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為全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水清岸綠河湖變美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扎實推進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水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滿足人民群眾的親水需求。龍河、泃河、趙王新河等多條主要河流水生態逐步恢復,河道內水生植物大面積生長,土著魚類重現,成群的鷺鳥在河岸棲息,生機盎然,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治國必先治水,水治才能興邦。為打好碧水保衛戰,我市制定印發《2024年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全面推進18項重點工作和謀劃實施39項水環境治理工程,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完成全市146條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堅持“人防+技防”日常巡查機制,利用水環境監測預警與評估分析平臺和水質自動站,每日發布水質自動站超標數據預警分析報告,每月開展全流域手工加密監測。建立“一河一策”管控體系,逐月梳理分析9個國控河流斷面的超標風險因子、超標原因和解決措施,形成“重點河流斷面達標風險分析一覽表”,把風險防范端口前移,消除污染問題隱患;強化城市黑臭水體排查監管,全力做好白洋淀流域環境治理和保護,全市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達標率100%。
據統計,今年1至6月,全市9個重點國控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Ⅳ類標準,優良水體比例77.8%,在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基礎上,3個斷面水質實現了提質升類,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均達到省考核要求。
變廢為寶添綠生金
走進永清縣禾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造粒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回收的廢舊地膜經人工分揀后進入粉碎清洗提升甩干機,裝入儲料倉后通過自動輸料裝置到熱熔機進行熱熔,冷卻后加工成一顆顆圓柱形灰黑色塑料顆粒,每個顆粒大約火柴頭大小。
傳統地膜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分解或降解,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殘留的廢舊地膜污染會越來越嚴重,破壞土壤的原有結構,造成土壤的含水量下降,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
“回收來的廢舊地膜大多兩面都粘著泥土和水,或摻雜著大量雜草,所以清洗分揀地膜的用工成本較高,但清洗干凈甩干后的廢舊地膜用于造粒的成品轉化率能達到90%以上?!惫矩撠熑藦埫鞲嬖V記者,在熱熔造粒過程中,他們針對廢舊地膜熱熔和擠出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采用封閉空間作業方式進行收集,經過濾裝置過濾后的廢氣輸送到低溫等離子+光氧催化處理裝置后,經一根15米的排氣筒排出,符合環保要求。與此同時,通過環保設施治理的廢水可循環再利用不外排,產生的污泥經發酵用于綠化專用有機肥料。
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上,我市堅持源頭減量,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與此同時,我市全面開展“走訪解促”,幫助企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實現綠色高效發展;堅持開展“創優爭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推行生態環境輕微違法免罰、非現場執法,加大環??冃А皠揂”工作力度,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效能。積極宣傳惠企政策,幫扶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研究制定10項幫扶舉措,編制4張惠企“政策明白卡”,線上、線下廣泛宣傳,召開政企座談會27次,走訪企業5719家,共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訴求1364個,一批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不僅在廊坊人思想上“生根發芽”,還在行動上“枝繁葉茂”,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底線。
堅決守好藍天白云
7月27日,廊坊上空呈現出高顏值的“水晶天”,湛藍如洗的天空中,飄浮著棉花糖一樣的云朵,美不勝收。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城市風景宛如一幅精心繪制的畫卷,格外迷人。
“我把拍好的風光片分享在朋友圈,不多時就引來了朋友點贊。”市民吳占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在他看來,廊坊的空氣質量、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隨手拍攝都是“大片”。
廊坊堅持把科學精準依法治污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我市制定印發《廊坊市2024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確重點工作,細化分解各縣(市、區)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常態化抓區域揚塵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市主城區建筑工地揚塵防控措施落實;持續強化露天火點管控,完善宣傳、巡查機制,加大查處力度,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深入開展臭氧污染防控,全力提升涉VOCs企業治理能力和水平,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任務1463項,制定《廊坊市2024年臭氧污染防控指導手冊》,高溫天氣倡導鼓勵涉VOCs重點行業企業實施錯峰、錯時生產。大力推進工業窯爐整治,完成9臺工業窯爐整治替代,全市玻璃棉行業全部完成燃煤窯爐和煤氣發生爐淘汰;建立周會商機制,精準分析,科學研判,細化措施,強化末端落實。嚴格實行24小時指揮調度機制,每日通過微信工作群通報空氣質量和高值、火點等各類問題,有針對性發布工作提示。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73,同比下降3.1%;PM2.5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優良天數112天,同比增加2天;重污染天數2天,同比減少9天,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尹崧表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p>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