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改革開放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牢記囑托,踐行使命,河北找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標,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
6月28日10時18分,廠通路潮白河大橋跨河主橋拱肋最后一個節段精準落在預定位置,標志著廠通橋跨河主橋拱肋成功合龍。自此,全橋主體結構全部完成,進入橋面附屬結構施工階段。用協同的辦法建一座協同的大橋,潮白河大橋于2022年12月9日開工,建設過程中,京冀雙方聯手解決手續審批、方案制定等各種問題,保證了工程順利推進。
注重協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方法。對制約改革發展的全局性、關鍵性問題,用協同的方式,有利于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實現一盤棋布局,進行體制機制上的頂層設計。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舉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謀深入推進協同發展良策。
自2023年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協商機制建立以來,"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各項工作跑出加速度。三地不斷深化協同,創新機制,形成了從決策到落實的完整體系。
隨著一系列創新性政策的出臺,河北與京津在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開始全面融合。生態聯防聯控聯治,三地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等文件,建立了10余項生態環保協同機制;設立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實行"揭榜掛帥"機制,科技創新券互通互用,京津冀協同創新步入快車道;推動社保卡跨省通用,深化職稱互認,強化就業協同共享,京津冀持續打造區域人才一體化發展共同體。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為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央企。如今,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
注重協同,實現區域資源要素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有助于實現區域優勢互補,打造協同發展新的動力源。
一個中關村,花開京津冀。截至去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河北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5589家,投資額1015.01億元。借助京津科技資源和產業優勢,河北加快培育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2023年,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01%,是2014年的12倍;京津專利技術在河北轉化1339次,同比增長74.74%。
優化三地分工布局,協同動能加速釋放。2023年11月,京津冀首次聯合繪制出協同發展的6條產業鏈圖譜,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2條產業鏈。圍繞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京津冀在政策準入、場景應用等方面互聯互通,攜手"共享一條路""共造一輛車",進一步構建協作緊密的區域產業生態。今年5月10日,三地有關部門又簽訂共建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整合資源、互補短板、融合提升有了新的突破口。圍繞6條重點產業鏈,京津冀加強合作,形成了200多項技術攻關清單,200多家招商引資目標企業清單,1000多家"鏈主+頭雁+配套"三級梯隊企業清單,為推動產業鏈協同提供了"底數圖"和"導航圖"。
強化要素協同,改變單打獨斗,完善互聯互通,讓"物理共存鏈"升級為"化學反應鏈",才能發揮更大的創新效能。
與京津合力建設40個醫聯體,實現全省設區市全覆蓋;讓優質教育資源"跨省過河",與一批北京名校"牽手";打造養老服務示范區,推動醫康養協同,京津養老資源加快向全省延伸布局……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推進協同發展,河北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澎湃!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