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麥收忙,河北新聞聯播也在持續關注奮戰“三夏”的最新進展?,F在,河北的麥收進度已經過半,小麥收割后,會運到哪里?又怎么儲存呢?接下來帶您一起來看看糧食儲存的“小秘密”。
從田間地頭收來的小麥,并不是直接堆放在糧倉內。在河北開源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的廠區內,運送過來的小麥還要經過一系列嚴格“體檢”,從制卡、扦樣到測量容重、水分,再到化驗毒素、過磅檢斤……合格之后才能入庫儲存。更關鍵的是這些“體檢”數據,還會通過“一卡通”錄入到河北省儲糧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這就相當于每車小麥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檔案”。
除了精挑細選,儲存小麥的糧倉也是滿滿“科技范”,保證您的食用安全。
河北開源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軍說:“糧食入滿后,采用惰性粉防護,結合內環流控溫技術,降低倉溫和表層糧溫,實現準低溫儲糧,抑制儲糧害蟲的發生,減少化學藥劑使用,達到綠色儲糧的目的?!?/p>
40℃的高溫天,您也別擔心小麥受影響。糧倉里的內環流控溫技術,能讓糧食住進“空調房”??刹灰∏七@些鋪設在糧倉地面、帶有孔洞的風網,它們和倉外的內環流設備,就是控溫的關鍵。冬天,糧庫會對糧食進行通風積蓄冷源。到了炎熱的夏天,就把冬季蓄儲在糧倉內的冷氣,通過內環流設備從糧食底部抽出來,循環到糧食上方,這樣一來就能降低倉溫和糧溫。
在糧倉里,還有24小時監控設備,實時遠程觀察糧食的情況。電子系統還會自動測量倉內溫度、濕度等糧情數據進行分析,根據變化及時進行調整措施。
當糧倉有了“科技范”,顆粒歸倉的糧食,粒粒皆安全。
配音:郭甜肖
文字:王 瀟
段美嘉
后期:李 全
海報:李 全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