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河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河北答卷】專欄今天播出:河北精準發力加快鄉村產業振興。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承德考察時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河北是京畿要地、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在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村民徐海忠和老伴正忙著在自家的溫室大棚里栽種櫻桃西紅柿的種苗。他告訴記者,現在自己不僅做著種植馬鈴薯這樣的"老產業",還搞起了蔬菜瓜果采摘園,家里的收入眼見一年比一年多。
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村民 徐海忠:
去年5個,今年又建2個,7個棚。栽了兩棚櫻桃西紅柿,還有兩棚是西瓜。去年(游客從)大巴車下來人們都跑我這。今年我盤算多種一點,(一年)純收入也就是10萬以里吧。
今年以來,德勝村持續把馬鈴薯育種、民俗旅游、分布式光伏等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致富產業,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召開專題會議,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他強調,要突出產業振興和增加農民收入,扎實推動鄉村振興。
趁著晴好天氣,太行深處,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的村民李愛明正忙著修建特色木屋民宿。前幾年,他把自家房子租給旅游公司,改造成了民宿,光是一年的租金就有7萬。眼看著一撥撥的游客到駱駝灣"打卡",村里的旅游業發展越來越成熟,人氣越來越旺。
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村民 李愛明:
房子按標準進行了裝修,這既能給村民穩定的收入,又能讓村莊更好地發展。
河北加快鄉村產業振興步伐,將脫貧地區產業納入全省鄉村產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一體推進。今年一季度,河北脫貧地區實施農業項目數量846個,占全省總數的43.1%。脫貧地區簽約項目35個,簽約引資額70.22億元,占全省總數的22.9%。
在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滿載著農藥的植保無人機正沿著麥田低空飛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作業。
望都縣高優農業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黃曉松:
我們只要抓好中后期麥田管理,今年的好收成不成問題。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去年秋季以來,河北抓住墑情適宜的有利時機,積極引導農民挖掘種植潛力,擴大種植面積,全省小麥播種面積達到3377.1萬畝,比上年增加6.2萬畝。據農情調度,目前全省冬小麥群體充足、穗部發育良好,整體長勢好于去年,達到常年較好水平,為夏糧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連日來,在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配送中心,工人們對黃瓜、西紅柿、甘藍、大白菜等30余種蔬菜進行分揀、打包、稱重、裝箱,冷鏈物流車在院子里整裝待發。
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張順齋:
為確保農產品供應充足,合作社還投資了3000萬元,新增高端設施蔬菜面積200多畝,1萬平方米的凈菜加工車間即將竣工,建成投用后可實現鮮切菜年產能2萬噸以上,預計增加產值1.2億元。
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河北加快建設"菜籃子"產品規模生產基地,打造衡水、滄州高品質蔬菜產業示范區,啟動實施萬億養殖業轉型升級工程。今年一季度,全省蔬菜產量444.3萬噸,水果產量22.6萬噸,生豬存欄1834.0萬頭。
位于寧晉縣大陸村鎮的河北圣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們忙著組裝農機。
河北圣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新芳:
我們的旋耕機跟同類旋耕機的節油降耗明顯提高,采用了更多的先進制造以及工藝的質量的調整,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同行業拔地而起。
農機更給力,種地更省力。河北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不斷提升農機裝備支撐能力。2022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
在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智能溫室大棚里,琳瑯滿目的蔬菜品種、現代化的種植方式讓人大開眼界。
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總經理 黃業振:
這里的蔬菜從播種、定植,再到成熟采收,一直在營養液里,種出的蔬菜非常鮮嫩可口。我們依托物聯網控制體系,讓溫室大棚有了"智慧大腦",每天按時按量提供蔬菜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讓蔬菜始終處在最佳的生長環境當中。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今年,河北調整優化2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圍繞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開展"揭榜掛帥"技術攻關。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河北大力實施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等系列行動,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以企業為核心的良種育繁推一體化格局正在形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