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前,刷一下案件系統,查看是否有新的案件報送,是韓拯平的習慣。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背后是他對工作的高度負責和深深的使命感。
韓拯平,1996年出生,市公安局橋東分局合成作戰中心輔警,自2019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護著一方平安。
2019年,初涉新職,一次緊急的協查任務給韓拯平上了深刻一課。“上班第二天,民警就讓我協助排查一名嫌疑人,我手忙腳亂地查了一上午,但是老民警只用了15分鐘就鎖定了位置。”回想起這段“窘迫”的經歷,韓拯平有點不好意思。
這次經歷讓他意識到,之前培訓學習到的理論框架,在現實工作中猶如紙上談兵。只有不斷精進自己的業務能力,充分利用專業工具,積攢實戰經驗,才能鍛造出精準應對復雜場景的“實戰刃”。白天他跟著隊里前輩學習辦案流程,晚上研究各類智慧警務系統,他的筆記本上五顏六色,密密麻麻記滿了各類警情特征。
“為了確認一名嫌疑人的身份,在幾個系統之間來回調取,有沒有更高效的辦法?”翻開韓拯平的筆記本,他寫下這樣一句話。2025年初,隨著Deepseek火爆,韓拯平得知市局開發了“張警官”人工智能體后,仿佛為之前的困惑找到答案。他主動向民警學習,參與智能體創建工作,并將其不斷應用于實際業務場景中,使之前“孤立”的系統能夠關聯起來,學以致用。每次市局組織的培訓、送教,韓拯平都積極參與,并不斷思考如何能夠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視頻畫面中找不到嫌疑對象的話,就必須想其他辦法。”逐漸地,韓拯平對工作有自己的思路。今年初,一名嫌疑人在本地消失,視頻資料中沒有該人的任何信息。正當帶隊民警一籌莫展時,韓拯平通過手機號查詢到嫌疑人經常收快遞,他立即趕到快遞站查詢到了其家屬的手機號,隨后確定了其家屬的身份,并通過微信頭像得知其家屬在學校門口賣酸辣粉。韓拯平與民警一起到學校門口蹲守,最終將嫌疑人抓獲。
年初的一天,韓拯平像往常一樣準備下班,就在這時,系統中彈出了一起新案件的信息:一名犯罪嫌疑人因盜竊從外地逃到了本市。
冬日的夜晚格外寒冷,韓拯平和同事在某單元門口等了三個小時。終于,嫌疑人出現了,韓拯平聯系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動,成功將其抓獲。“那天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次感覺到手指頭沒有知覺,但是一切都值得。”
下班后,韓拯平的另一重身份悄然開啟。作為社會公益組織“應急救援隊”副隊長,他帶領隊員穿梭在城市的角落。
今年2月,一名初中生因家庭矛盾離家出走,父母緊急求助救援隊。韓拯平得知情況后,迅速組織救援隊連夜搜尋,在結冰的河堤邊的一輛報廢車輛中找到瑟瑟發抖的孩子。至今,韓拯平累計參與救援200余次,他用一顆熾熱的心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在領導和同事眼里,韓拯平像一束光,既照亮案件研判的屏幕,也溫暖著迷途者的心靈。當問及為何如此拼命,他指著辦公室墻上的標語笑道:“‘人民公安為人民’這八個字,就是無悔付出的動力所在。”記者 王浩 通訊員章佳琪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