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中煤張煤機公司,一臺智能化刮板輸送設備即將組裝完成。該公司借力京津高水平科技資源,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高校聯合建立校企融合發展平臺,持續推進超長運距、超大功率、永磁驅動等個性化煤炭刮板輸送裝備核心技術攻關,突破了煤機裝備智能化軟硬件配套、新材料及工藝研試等“卡脖子”技術難題,產品不斷上新,智能化刮板輸送設備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保持在35%以上。
張家口市把京津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科技成果多等優勢與該市產業發展相結合,與京津科研單位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建設,用“京津研發、張家口轉化”產學研協作新模式賦能裝備制造、大數據、現代農業等產業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3.4億元,同比增長53.1%。
今年以來,張家口市制定了《2025年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方案》,建立“企業需求庫—科技成果庫”雙向清單機制,集中向各縣區推送100項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通過“實地考察+精準對接”的模式,搭建承接科技資源平臺。
為讓科技轉化之路變得更加暢通,近年來,張家口市與中國農科院等合作成立了葡萄與葡萄酒、新能源、燕麥、數字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還配套給予人才、金融支持,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生產要素保障。該市聯合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國鋼研科技集團鋼鐵研究總院等,開展了天然氣摻氫等國家、省重大科技研發項目200多項,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張家口市圍繞平臺共建與主體培育,雙向發力。強化京津科研設施共享,北醫三院崇禮院區、河北新燁工程技術公司兩個科技創新平臺列入省科技研發平臺重點培育單位。建立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精準培養機制,篩選204家企業列入高新技術企業包聯培育清單,今年以來全市第一批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年底前入庫超過1500家。
匯聚創新資源,驅動產業協同升級。張家口市借力京津技術賦能本地產業,推動智慧互通“智路”大模型在路網交通中的應用,加快京西智控磁流變減震器國產化開發,不斷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張家口市轉化的效率和比重。
為協同創新注入動力,張家口市加快建設京津張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創新應用場景促進中心,市科技局同步強化企業服務,依托“科技特派團”“百博進百企”等活動精準匹配技術供需,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郭曉通 祁海燕)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