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地處張家口壩上的張北縣,高大的風機隨處可見,連片的光伏發電板一望無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點亮萬家燈火,也推動張家口新能源裝備產業逐步壯大。
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該市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向智造邁進、向高端升級,提升產業集聚效應,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今年1至6月,該市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33%。
用好用足資源優勢
張家口是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風能資源可開發量超4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超3000萬千瓦。目前,該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4300萬千瓦。
作為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該市用好用足資源、區位、政策等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一批國內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優質企業。
“我們制定招商圖譜,在項目建設、資源利用、生產要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并成立產業專班,多部門齊抓共管,合力推動地企合作落地。”張家口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新能源的規模化開發,包括風電、光伏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制造、運維裝備、儲能技術裝備等在內的裝備制造項目,正加快在張家口落地。
7月3日,在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支支風電葉片停放在廠區內,等待發往外地。“這是我們建的新廠區,專門生產長度100米以上的大型風電葉片。舊廠區離這里3里地,主要生產長度50米左右的風電葉片。”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趙勇說,葉片產品升級,是當地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位于萬全區的張家口明陽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生產同樣繁忙。“今年前5個月,基地生產主機137臺、葉片192支。我們訂單主要來自華北區域,其中本地風電企業訂單量也不少。”基地綜合管理部部長武培洋告訴筆者,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持續擴大風光電裝機規模,不斷拓寬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也給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帶來一批批訂單。
該市還加強與一些央企、國企深度融合發展,瞄準世界前沿,強風光鏈、延氫能鏈、補儲能鏈、擴服務鏈,高質量有側重地發展新型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對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提升裝備制造水平起到良好引領示范作用。
產業鏈日臻完善
引來一個鏈主企業,引領一個產業。明陽集團發揮風電行業頭部企業優勢,組建張家口清潔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聯盟,逐步引進發電機、齒輪箱、軸承、輪轂、鑄件等主機配套企業,加快在張家口建成完善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
7月2日,張家口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經過焊接、疊層、層壓等多道工序,一塊塊單晶硅光伏板走下生產線。2023年9月,第一塊單晶硅光伏板在這里下線,填補了當地光伏組件制造的空白。“我們生產的光伏板是雙面玻璃的,相較于單玻光伏板,光吸收更全面,電輸出更穩定,還能在不同的溫度下發電,發電效率高出20%—30%,可有效降低熱衰減,提高使用壽命。”該公司負責人殷喜賓說,公司逐步發展成當地光伏組件制造的鏈主企業。
“有了清潔機器人,再也不用人工清洗光伏板了,安全、省力、省時。”匯博集團河北中科智維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曉晨介紹,作為當地新能源產業延鏈補鏈項目,該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受到周邊區域光伏發電站的認可,現在訂單不斷。
產業鏈日臻完善,讓“上下游”變為“左右鄰”。
中海巢(陽原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型儲能電池,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組裝,如同一個個備用發電源,是目前市場上綠電儲能發展的新方向。正是依托能為存儲綠電提供配套支持的優勢,他們吸引了大唐陽原共享儲能電站項目落地,在彼此賦能發展同時,還可有效解決周邊新能源棄電問題,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從借力發展到合力共贏,產業生態圈越擴越大,集群磁場越來越強。在風、光、儲、輸“四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下,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競相來到張家口市布局,一條圍繞新能源制造的鏈條逐漸串聯起來,在不斷延鏈補鏈強鏈中形成了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的發展格局。目前,全市已落戶明陽、金風、大金等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企業30余家,產業結構覆蓋風電整機、光伏組件、電化學和壓縮空氣儲能等新能源裝備相關領域。
科技賦能產業升級
生產大型風電葉片,不是簡單意義上長度的增加,而是全新的技術創新升級。“風電葉片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工藝很復雜。”張北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李海峰告訴筆者,風電葉片實際上是個懸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葉片越大越容易彎曲,所以要抗彎,在保證“強壯體格”的同時,還需要控制“體重”。
“經過技術攻關、反復嘗試,我們在大型風電葉片制造過程中,通過鈍尾緣、輕量化結構設計,將葉片重量降至最輕。”李海峰說,目前,該公司已實現風電葉片氣動和結構自主設計,具備生產低風速葉片、輕量化拉擠主梁葉片、碳纖維主梁葉片等產品的能力。
2024年6月27日,《國家碳達峰試點(張家口)實施方案》印發。方案明確提出,利用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建設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的產業集群。
在國家碳達峰試點的大框架下,張家口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有了全面的頂層設計,不斷增強基于科技創新的內生驅動力,全力打造現代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張北運達風電有限公司生產的風電機組功率不斷提升,由最初的0.75兆瓦發展到目前的9兆瓦。“我們制造的風機采用雙饋發電機組,運行平穩,發電量更接近設計值,而且具備了遠程監控、自我診斷、自我調整等自主功能,相當于給風機內部安裝了一個‘大腦’,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研判和處置,是妥妥的智能風機。”該公司總經理張英波介紹,他們生產的9兆瓦風電機組,具有100%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向智造邁進,向高端升級。當前,張家口市正依托產業基礎、技術創新及鏈式發展,著力打造大容量風電裝備制造基地、異質結高效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基地以及風光運維裝備產業鏈條,在新能源裝備產業賽道上加速前行。
(來源:《河北日報》 郭曉通 王雪威 李曉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