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谷雨潤新綠,一片翠意展生機。清明剛過,蔚縣代王城鎮張南堡村的草莓大棚里已經褪去了采摘旺季的熱鬧喧囂,呈現出另一番井然有序的生產圖景。零星紅果點綴在漸黃的藤葉間,工人們正彎腰清理老葉、疏剪匍匐莖,為植株保存養分;大棚盡頭,幾名農戶正調試新架起的櫻桃栽培架,春日的陽光透過棚膜,在待栽的櫻桃苗上灑下細碎金斑。
2013年,蔚縣代王城鎮張南堡村成為該縣首個引進草莓種植的村莊。12年來,該村在堅持“生產與生態并重、數量與質量并重、當前與長遠并重”的發展理念,打造出享譽京津冀的草莓品牌,更通過產業升級和多元種植探索,為農戶穩產增收注入新動能。“當時全縣沒人種草莓,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睆埬媳ご妩h支部書記李桂林回憶說,2013年,該村集體與北京農科院合作,引入“紅顏九九”草莓品種,憑借其果型飽滿、口感清甜的特點,結合天然綠色種植等優勢,迅速打開市場。每年春節期間,當地草莓成熟上市,成為節日餐桌上的“稀罕物”,吸引北京、張家口等地游客前來采摘,并帶動全縣掀起草莓種植熱潮。2020年,張南堡村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新建15座現代化暖棚,形成了總計22戶參與的設施農業集群。依托緊鄰雪絨花大道、京泊爾市場的區位優勢,張南堡村的草莓、果蔬實現了“當日采摘、快速分裝、直供周邊”,物流效率顯著提升?!拔覀兊牟葺ur期長、品控嚴格,客戶回購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李桂林說。
近年來,草莓種植戶增多、市場價格波動,張南堡村便開始主動探索轉型。2024年,村集體試種暖棚櫻桃,可于每年清明節前后上市,同時籌劃引入中藥材種植,構建“草莓+櫻桃+藥材”的多元產業格局。“單一品種抗風險能力弱,必須通過差異化發展保障農戶收益?!崩罟鹆直硎?,目前該村設施農業年產值已超500萬元,參與農戶人均增收3.2萬元。下一步,該村計劃引入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以打造區域特色品牌。(記者 劉柱 通訊員 王子璇 武紹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