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軒
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成祖第二次親征是征討馬哈木。 大軍經由宣府到達興和, 成祖在這里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式。 這次親征, 打敗了瓦剌,瓦剌也表示臣服。這樣直到 “土木之變” 之間的35年,明朝與瓦剌之間和平相處。
永樂二十年、 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成祖朱棣又進行了三次親征, 都是打擊韃靼部阿魯臺。 韃靼部落主要居于大同鎮、 宣府鎮以北的草原地帶, 所以這三次親征都是從張家口的長城沿線出塞, 第三次從獨石口出長城, 第四次是從宣府鎮懷安衛的西洋河堡出征, 第五次從獨石口出長城, 回師途中明軍到達開平衛的榆木川時,明成祖朱棣便病故了,靈車經由赤城的雕鶚一帶被皇太孫迎回京師。
明成祖朱棣五次千里出師,遠征漠北,每次用兵力動輒三、五十萬,光是糧草就得準備幾個月甚至一年, 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雖然在當時有效地打擊了蒙古勢力的侵擾和破壞, 但比起太祖朱元璋五
次派兵出征漠北, 成效相差懸殊。 這五次親征后, 明朝再沒有力量發動大規模的北征, 只是抱著 “來則御之, 去勿窮追”的邊防戰略方針,一直修長城。
開平衛城獨石口
明后期韃靼部在達延汗和俺答汗的統治下勢力大增, 他們主要進攻宣府鎮和大同鎮, 有學者對俺答汗的“功績”做過統計,在嘉靖和隆慶年死于俺答汗和他的蒙古軍隊手里的就有:總兵官4人、副總兵2 人、 參將 6 人、 指揮 3人、游擊將軍4人、守備 4人等等。 從宣府鎮方面統計, 明朝這里蒙漢之間的沖突有200多次, 大的戰事有50多次,除了著名的“土木之變”外,許多大的戰事發生在正德、嘉靖、隆慶年間, 韃靼部多次從萬全右衛、從蔚州、從新開口進入宣府鎮, 也有進攻張家口堡的記錄, 有幾次直接攻到京師城下。
隆慶五年 (1571 年)蒙漢雙方達成 “隆慶和議”,促成了明末長城沿線的七十多年相對和平。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