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喚醒廣袤的土地。田野上,農機的轟鳴聲與農民的笑語交織成春耕序曲,講述著新一年的希望與憧憬。
在這生機盎然的春日里,農民最關心什么?最期待什么?連日來,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梳理著新時代農民的“心頭所盼”。
一盼:糧食賣上好價錢
在萬全區北沙城鄉德勝堡村的田地里,一臺搭載導航系統的新型播種機勻速前行,精準地將玉米種子播撒進土壤中。這種新型播種機不僅實現了播種、施肥、鎮壓等作業一氣呵成,還通過電控種肥的精準調控,有效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了堅實基礎。談起今年的收成,60歲的種糧大戶張鐵龍說:“盼望著今年的糧食在穩產的基礎上賣上好價錢。”
張鐵龍今年種了500畝玉米。“這幾年玉米的收購價格非常穩定,保持每畝22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萬全區是全市鮮食玉米的主要產區,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的帶動下,農民種糧收入一直比較穩定。今年,他也準備通過電商的形式,將過去銷售煮熟后真空包裝的玉米,改為銷售帶皮生玉米。這樣既可以保持產品的新鮮度,又減少了加工環節的支出,希望能夠得到好的效果。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鵬表示,穩定糧食生產是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我市將著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糧食作物新品種,集成推廣膜下滴灌、全膜覆蓋、精量播種等高產高效技術。與此同時,堅持項目化、園區化、集群化一體建設,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和服務保障支持,做好“土特產”文章,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二盼:特色種植增效益
全身都是寶的茴香球、可以當水果吃的彩椒、既耐寒又抗病的寶塔花……在位于崇禮區紅旗營鄉西紅旗村的豐平蔬菜專業合作社內,讓人無處不感受到“新、奇、特”。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合作社畝均產值達到了傳統蔬菜的三到五倍。
農民馮平回憶,2002年,他開始在村里第一個嘗試種植特色蔬菜。當時,試種的紫苣菜畝產達到3500至4000斤,每斤2至3元,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特色蔬菜試種成功,給予了馮平極大信心,隨后幾年,他每年都在試種新品種,意大利青瓜、彩椒、茴香球……只要是外地市場上接受程度高的蔬菜,都會想辦法進行嘗試。“試種成功了,我就帶動本村和周邊村農戶一起種植,后來我們還成立了合作社。近年來,新品種引進政策和利率極低的農業貸款,也幫了我們大忙,讓大家致富的底氣更足了。”馮平說,他期盼,特色種植讓農民有更多收益。
特菜種植較傳統蔬菜的增值收益顯而易見,但也存在產量激增后的滯銷矛盾。“我們還希望有關部門幫助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指導我們不斷引進新品種。”馮平說。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鵬表示,今年,我市將持續推動“菜籃子”產品穩產提質,同時用好“河北凈菜”品牌,持續推進“張家口凈菜”進京,加快建設高水平“菜籃子”產品基地,新建高標準蔬菜生產示范基地5個以上,與北京合作新建環京蔬菜基地2家,全力提升張家口蔬菜在北京市場的份額。
三盼:鄉村旅游更紅火
春末夏初的草原天路,風車在碧藍天際下轉動,自駕游車輛陸續多了起來。張北縣德勝村村民陳麗柱難掩高興:“旅游季馬上就到了。希望客人來了多停留幾天,感受鄉村的新變化。”像陳麗柱一樣,這條“中國66號公路”沿線的萬千農戶,正盼著從鄉村旅游熱潮中收獲更多紅利。
陳麗柱今年62歲,開辦民宿、當導游已經有5年時間,是德勝村最早吃上旅游飯的農民。去年,陳麗柱家靠著旅游收入3.5萬元。“我希望更多的人來村里轉轉,看看我們農村人現在的生活。”陳麗柱期盼,鄉村旅游業能夠進一步提檔升級,同時更好地串聯起區域內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談及今年的準備,陳麗柱告訴記者,他會在服務上下功夫,推出直播優惠房間、燒烤套餐、游客接送、篝火體驗等。他同時坦言,鄉村旅游的發展目前正在從粗放型向品質型轉變,但作為一名普通農民,個人能力有限,也希望有關部門給予自己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據了解,近年來,張北縣正在推進“草原天路鄉村旅游集群”規劃,串聯特色村落,推出“非遺體驗村”“生態農場”等主題線路。同時,我市也將進一步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在草原天路沿線開展文旅活動、體育賽事等,打造“綠色旅游村”品牌,讓張家口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四盼:老與少同有所依
“希望兒子能常回來看看。”康保縣最大的鄉鎮集中安置區張紀新城居民史明說,平時,他們老兩口和孫子在一起生活。他的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在縣城打工,一家人的團圓是他們最大的期盼。
如今,63歲的史明負責種地,承攬一些工程上的活計補貼家用。61歲的老伴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和做飯。“自從搬進了新居,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是人老了,特別需要精神關懷。”史明告訴記者。
據了解,近年來,康保縣整合各方資源,在各鄉鎮積極開展互助幸福院建設,并探索互助幸福院嵌入式養老機構模式,在更多的互助幸福院中融入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和管理理念。通過合理規劃空間、配置設施設備,打造了一批集日間照料、短期托養、文化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嵌入式養老機構,為農村老人提供了更加專業、貼心的養老服務,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五盼:農村醫療再提升
“最怕生病,村衛生室檢查設備少,到縣里或市里的醫院床位又緊張。”蔚縣南留莊鎮白后堡村村民蘇中義道出了期盼:希望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月月有名醫巡診、村衛生室配備常用檢測儀器。
蘇中義今年62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癥。老伴也患有疾病,需要經常用藥。他的兒子在衡水市學校任教,一年回來的時間基本都是在寒暑假。
“孩子在外面工作總惦記著家里老人的身體。”蘇中義坦言,近年來,隨著對農村醫療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村衛生室配備的醫務人員較之前的水平有所提升,購入的藥品品種也增多了不少。但他同時表示,希望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環境,加大村衛生室建設投入,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大專院校醫學專業畢業生到鄉村衛生院工作,以提高農村醫療水平。
據了解,去年,蔚縣參保率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102.26%,基本實現應參盡參、應保盡保。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參加了國家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2024年以來全縣各醫療機構集中帶量網采金額3300萬元,讓利群眾1000多萬元。同時,對C T、腫瘤化驗等物耗占比高的檢查項目價格進行下調。今年,該縣將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為農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記者 陳嘉 通訊員 邢鵬飛 周大偉 宋海鑫 劉雅軒 樊子良 劉樹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