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路文明:張家口垣陶創始人
“大家看到的這些垣陶,是以我們本地的稀有陶土——高嶺土、坩子土、黃粘土和五色土、尖晶石、深層巖芯相結合為主要原料燒制而成的。垣陶上的紋飾圖案,有大境門長城、壩上莜麥、冬奧雪花……2月27日,在垣陶藝術館陶藝公益手工課堂現場,路文明通過一件件充滿張垣特色的垣陶制品,向前來體驗陶藝制作的30多名青少年及家長介紹垣陶藝術的發展和由來。講解結束后,他又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了垣陶泥條盤筑筆筒,讓孩子們對這項古老而又新奇的技藝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路文明今年27歲。十年前,他在市第二中學上高中,通過學校組織的一次外出寫生,與蔚縣傳統手工藝品青砂器結下不解之緣。2016年,路文明考入大慶師范學院,主修國畫之余,他一頭鉆進大慶師范學院油陶研究所,拜師于大慶油陶創始人李方海,兼修雕塑、冰雪雕、陶藝。畢業后,路文明留校研究所,繼續學習陶藝,并輾轉山東、北京、景德鎮、錦州等陶瓷廠考察學習。
2022年,路文明從大慶回到家鄉,多次拜訪蔚州青砂器傳承人,聆聽王龍磊口述歷史,傳授交流青砂器技藝。在師父李方海的指導下,他帶領研發團隊,在秉承傳統蔚州青砂器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又將灰陶、黑陶、建陶、油陶、錦陶、喀左紫砂陶等制作工藝精華借鑒到藝術創作中,運用現代美學手法進行藝術探索,將功能與形式、技術與藝術、物質與精神完美結合在一起。經過不斷探索研究,幾百次反復體驗、實踐燒制,最終研發出了以“張垣”命名,具有濃郁張家口地域特色的新陶種——“垣陶”。
路文明不斷創新,采用多層拉坯、鏤空雕刻、陰刻陽填、多色攪胎貼胎、無釉拋光等工藝,融合文化意蘊和現代審美觀念,將大境門長城、市花大麗花、土豆葉片、冬奧雪花等文化元素紋飾符號藝術化“復刻”進垣陶作品中。
“垣陶不僅是一件陶罐、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路文明說:“研發垣陶前我們前往市博物館、陽原泥河灣博物館深挖文化元素。我創造垣陶的初心,就是希望通過藝術載體的形式去宣傳本土文化。希望通過創新,做出更多內涵豐富的作品,讓垣陶成為一張文化名片。”(河山新聞記者 李曉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