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無情地襲來,面對風險與威脅,有一群人默默堅守在防災減災工作的第一線,在承擔災情統計報送和管理、傳遞災害預警信息、降低災害損失和影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就是災害信息員。
1994年生人的白雪萍,是懷安縣應急管理局一名災害信息員。別看她平時文文靜靜、說起話來慢聲細語,但從事救災工作以來,她已經和縣救災工作組先后對全縣11個鄉鎮進行工作調研,深入80個村核查災情,對580戶受災農戶進行調查走訪,累計行程1200余公里,用她的話說,自己早已從一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女子成長為“腳踩黃泥、熟識五谷”的干練“女漢子”。
“災情數據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上級對災情的判斷。”白雪萍說,對出現的災情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要應報盡報。同時要把好數據關口,不能有“我只管上報,錯不錯誤是別人的事情”的思想,哪怕多花些時間去認真核對數據,也絕不能為了圖省事應付了事。
2022年6月10日,懷安縣遭遇了罕見的風雹災害,最大冰雹直徑達20毫米,陣風7-8級,惡劣天氣從下午持續到了晚上,災情快且急。白雪萍連夜通過“懷安縣災害信息員工作群”發信息、打電話聯系鄉鎮災害信息員,了解群眾生命安全有沒有受到影響,確認房屋和農作物受災情況。在掌握初步情況后,她在災情發生2小時內通過系統及時上報了災情。為準確掌握人員安全情況,她指導鄉鎮工作人員連夜核查,與鄉鎮工作人員一直溝通到深夜,直到對災情重要指標全部了解,才放下了懸著的心。
白雪萍在工作上是個細心且耐心的人。“鄉鎮災情信息員大多年齡偏大、不熟悉現代辦公設備,上報的數據往往存在要素缺失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白雪萍沒有抱怨,一方面,她會開啟“碎碎念”模式,利用工作群、電話、下鄉等方式和機會,就農作物、房屋災情要素上報,另一方面,對鄉鎮上報的數據,白雪萍都會多看幾眼,把好第一道關。“記得有一次,某鄉鎮上報農作物受災和成災面積均是6.5公頃,邏輯上沒有錯誤,但與之前口頭匯報的受災面積20公頃有出入,我就決定再次核實,經核實是鄉鎮錯填了數據,避免了一次數據上報錯誤。”
白雪萍也是個有愛心的人。有一次,她收到某鄉鎮傳來的農戶杏花冰凍受災照片,單從照片看,花瓣還算完好。但到達現場后,她才發現杏花一捏就碎,達到絕收程度,她和同事及時上報災情,為農戶減少了損失。有些農戶還住著窯洞,遇到暴雨,雨水會滲透墻體,房屋出現裂縫,甚至有坍塌風險。每次雨后,白雪萍和同事都會走進農戶家中,及時了解情況并登記,及時排除隱患。在一次次為民辦實事中,白雪萍以真心換真情,收獲了村民的認可。有時下鄉,大爺大媽會送她一些自家種的蔬菜,這讓她體會到做好這項工作的意義。
“當災害損失被最大限度降低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白雪萍說,她將繼續堅守職責,繼續用心用情做好救災工作,為筑牢全縣防災減災救災的防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