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共實現水資源稅收入104億元,水資源稅首季征期運行平穩,改革效應初步顯現。自去年12月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以來,各地協同發力,推動改革及時精準落地,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兩個“下降”體現出水資源稅改革頂層設計科學精準。一個是重點調控領域取用水量下降。水資源稅設置地下水稅額標準高于地表水,同時對耗水量大且浪費現象嚴重的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特種取用水設置更高稅額標準,倒逼節約用水。數據顯示,首季征期新試點地區地下水、特種行業取用水量分別較去年季均下降15.4%和41.5%。另一個是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稅負合理下降。為減輕城鎮公共供水企業負擔,改革在取水環節考慮其合理損耗因素,允許在計算取水量時予以扣除;在售水環節將其繳納的水資源稅在終端綜合水價中單列,并在增值稅計稅依據中扣除。據統計,首季征期新試點地區城鎮公共供水企業稅負較去年季均下降8.7%。
改革成效加速顯現,離不開各方協同配合。各地稅務部門與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工作配合機制,實現數據共享,在電子稅務局中實現取水許可證、取水量等相關信息的預填和稅款的自動計算,極大減少企業手動輸入工作量,有效提升辦稅便利度。部門間密切配合,充分借助數智化手段,讓納稅人少跑腿好辦事,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改革擴大了地方權限,如新增了地方可以減征和免征的稅收優惠政策,簡化水資源稅的稅額標準,授權地方在確定具體稅額時有更多調整空間等。各地既要嚴格落實水資源稅征收標準,加大對違規取用水行為的懲治力度,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也要確保相關優惠政策及時充分精準直達,發揮好激勵作用,鼓勵企業優化用水管理,形成“節水—降稅—增效—減排”的良性循環。
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是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增強社會主體節水意識和動力,鼓勵企業提高用水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改革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各方應進一步凝聚合力,持續鞏固深化改革成效。
要深刻認識水資源稅改革的重要意義,合力為改革持續深化創造更有利條件。進一步結合實際需要創新推出更多智能化服務,及時完善優化技術手段,確保水資源稅的計量、管理、申報及繳納等更加精準高效、方便快捷。水資源稅納稅人要履行好依法納稅義務,按規定做好取水計量設施及器具的運行維護,確保取水計量數據的真實準確,及時申報繳納水資源稅,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綠色動能。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