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評論員:尚杰
又到一年畢業季,數百萬高校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就業,不僅關于個人前途,更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近年來,河北立足省情,以精準施策為引領、以數字賦能為抓手、以區域協同為突破,構建起一套覆蓋全面、高效智能的就業服務體系,為畢業生和各類求職者鋪就了一條寬廣的就業之路。
精準施策是就業服務的核心要義。近年來,河北在政策設計上更加注重精準化和差異化,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比如,為高校畢業生定制“職引未來”專項計劃,開發“適老化”崗位滿足銀發群體需求,建立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機制等等,特別是臨時公益崗位的設置和“三支一扶”基層項目的實施,既體現了政策引領的溫度,又彰顯了制度保障的力度。這種精準施策的理念,使得就業服務從粗放走向精細,從普惠走向精準。
數字賦能是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抓手。河北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就業服務體系,實現了從“被動匹配”到“主動推送”的轉變。比如,通過建設全省統一就業信息庫、開發AI人崗匹配系統,支持人崗精準、高效對接,實現了就業服務的智能化升級;“直播探廠”等創新模式的應用,讓招聘成功率提升40%,充分展現了科技的力量。這些數字化實踐,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更重塑了就業服務的形態。
區域協同是拓展就業空間的重要途徑。河北充分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推動就業服務從“單打獨斗”向“組團作戰”升級。今年,河北聯合京津舉辦了“京津冀協作·就業直通車”活動,與京東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新增“河北福嫂”等勞動力到京津就業9.1萬人。此外,河北還圍繞雄安新區建設,打造“技能人才儲備庫”,為未來產業發展提前布局人力資源。這種區域協同的發展思路,打破了行政壁壘,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就業新格局。
從政策設計的“精準滴灌”到科技賦能的“智慧匹配”,再到京津冀協同的“資源互通”,河北的探索證明,破解就業難題,既需要政策創新的“硬支撐”,也需要服務優化的“軟實力”。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和區域協作的持續深化,河北有望為更多勞動者搭建起實現夢想的舞臺,讓每一個奮斗者都能在燕趙大地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