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客戶端報道 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是我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當地著力加強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全面保護和利用濕地資源,進一步提升南大港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地名片。
日前,20多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造訪滄州南大港濕地,創下南大港濕地夏季同期觀測數量新紀錄。工作人員介紹說,東方白鸛一般在每年三四月份,涼爽的時候在南大港落腳覓食,立夏后現身的場面十分少見。
滄州南大港文旅局宣傳科科長 張景興:
東方白鸛對環境十分挑剔,在濕地駐留,主要還是基于我們濕地近年來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為它們提供逗留的一個生態條件。
在南大港濕地科研監測一體化平臺監控室,監控畫面中每只鳥兒上方都標注著鳥名等信息,短短幾分鐘,鳥類識別的聲音就從570種變成640種。
滄州南大港文旅局宣傳科科長 張景興:
今年我們通過14個人工智能監測設備,對南大港濕地候鳥遷徙情況進行一個監測,其中包括3處的聲紋收集裝置,還有11個高清攝像頭,具備AI影像識別功能。此外,我們每隔一個時間段,都會生成一個物種監測數量和一個聲紋的數量的樣表圖,來方便我們更好地及時了解鳥類的一個棲息情況。
為遷徙鳥類打造更安全的"補給站",南大港濕地持續加強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目前總面積386.6公頃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項目已經完成380公頃,預計今年8月底全部竣工。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南大港濕地成為瀕危物種丹頂鶴、東方白鸛和遺鷗等眾多鳥類的棲息地、覓食地。
滄州南大港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王立軍:
遷徙候鳥數量從原來的2萬只,增加到咱們現在的10萬余只,咱們能觀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原來的8種增加到現在的17種,咱們國家的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從原來的40種增加到現在52種。
利用好世界自然遺產"聚寶盆",滄州計劃今年底完成南大港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對外開放工作,科學打造觀鳥研學、濕地觀光等生態旅游產品,持續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地名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