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讓脫貧地區、脫貧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發展能力不斷提振,2024年,我省在國家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連續第7年獲得"好"的等次。
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任家洞村,成方連片的酸棗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翟立朋為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過去,一畝大棗收益最多4千元,現在一畝酸棗收益至少有2萬元,村集體年收入保底有30萬元,年底還可以給村民分紅。
石家莊市贊皇縣任家洞村黨支部書記 翟立朋:
將老百姓閑散的大棗樹統一流轉到村集體,然后嫁接酸棗。去年一年,光這個土地流轉費給老百姓發了有200萬左右。然后,帶動老百姓到這個基地里邊兒務工增收大約有300萬左右。這個務工的人包含這個五保戶了,還有咱們的脫貧戶。
村民任建朝就是村里的五保戶,他在酸棗園里打工,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石家莊市贊皇縣任家洞村村民 任建朝:
現在這時候掙這個錢,一天比一天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贊皇縣山場面積達115萬畝,當地大力發展酸棗特色產業,構建酸棗種植、深加工、研發的全產業鏈,目前贊皇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酸棗仁加工、購銷的集散地之一,酸棗仁加工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上萬人。
這首《最美酸棗紅》,唱響了贊皇縣山區鄉親依靠山林經濟走出的致富路。
當地還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鄉村產業,讓農民享受更多產業增值收益。贊皇縣三六溝村的張曉妹,就抓住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率先在村里辦起了民宿,每天來她家農家院的游客絡繹不絕。
石家莊市贊皇縣三六溝村栗椿別苑總經理 張曉妹:
就是把一些農副產品,包括酸棗仁、板栗,還有酸棗仁一些延伸的產品放到民宿來,讓更多的顧客來體驗。
游客 田靜:
太好了,來這兒就是感覺空氣好,然后就是環境也好,住得好,睡得也好,睡得也香。然后吃的方面,就是咱們大姐種的那個菜,完全就是那個原生態的。
僅今年"五一"假期,贊皇全縣就接待游客82.6萬人次,旅游總花費5.78億元,同比增長80.6%。像張曉妹一樣,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的村民越來越多。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保定市阜平縣全力打造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如今,園區周邊農戶紛紛承包菌棚,從種植技術到產品銷路,都由園區全程保障。采訪當天,記者就遇到了龍王廟村的魏四平,他正忙著將剛采摘的香菇運往園區。
保定市阜平縣龍王廟村村民 魏四平:
(記者:這是結算的票是吧?賣了多少錢?)
這個是這好幾組了,這個票是1200多元,1258元,上午是2700多,這一個棚上的。
(記者:那就3000多元,將近4000塊錢了。)
一個棚的香菇賣了4000元,兩個棚就是8000塊,按半年出香菇5茬計算,魏四平一個夏季就可以有4萬元的收入。
保定市阜平縣食用菌園區主管 張君杰:
(記者:我看你一直在現場忙的時候挺忙的,交蘑菇的人也比較多。)
是,咱們現在正是采摘菇最旺季的時候,咱們公司從2015年成立,帶動咱們附近的老百姓,這個發展致富,現在光咱們這個核心區帶動了將近60戶。
保定市阜平縣栗元鋪村村民 孫海軍:
產量或者銷路這方面都不愁。收入相當可觀。
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我省將脫貧地區產業納入全省鄉村產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一體推進,創建一批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帶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省62個脫貧縣培育打造了優質糧油、高品質蔬菜、特色果品等農業特色產業,一批競爭力強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日益壯大。2024年,我省在國家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連續第7年獲得"好"的等次。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