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活力怎么提?
“展會+活動”,組合拳激發購買力
——2025年廊坊經洽會系列觀察之一
6月16日,觀眾在2025年廊坊經洽會外貿優品中華行——多業態融合消費市集參觀購物。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好物薈萃,眾商云集,人氣火爆!
這兩天,廊坊臨空國際會展中心的各大展館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國潮風”與“國際范”相互交織,豐富了消費場景,優化了消費體驗,提升了消費活力。
消費,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本屆廊坊經洽會通過打好宣傳推介、商品展銷、優惠疊加組合拳,全力營造政府搭臺、企業熱賣、百姓受益的消費氛圍。
Kiln&Craft是一個植根于藝術傳承與創新設計的國際化陶瓷品牌,2024年正式注冊于意大利,隸屬于石家莊市礦區華康瓷業有限公司。
“我們帶來了十幾種陶瓷產品,其中有7款產品是首展。”作為廣交會、消博會的常客,石家莊市礦區華康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靜這次又來到了廊坊經洽會。她帶來的一件件精美的陶瓷產品,吸引了不少觀展者駐足欣賞。
新產品吸引人們走進展館,也激活消費“一池春水”。展會上,首發、首秀產品尤為吸睛,今年有30種商品在河北首展、首銷。
一展匯集多國好物,讓人足不出戶買全球。本屆廊坊經洽會,進口商品展吸引了25個國家的50余家企業參展。出口商品展有260余家省內外優質外貿企業參展,展品超3000種。
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業內專家認為,提振消費,既要在增強消費能力、提升消費意愿上下功夫,也應在改善消費環境、豐富消費場景上做文章。
當下,市集正在成為新的消費場景之一。本屆廊坊經洽會搭建外貿優品中華行——多業態融合消費市集,為廣大市民呈現“可逛、可玩、可購”的“嗨購”消費新體驗,進一步提升消費活力。
在這里,以展區主通道為街,以展銷區域內通道為巷,6條街、16條巷巧妙串聯,來自我省乃至全國各地的國貨潮品“同臺競技”,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這個冰柿子真好吃!”在消費市集保定展區,人們時不時發出這樣的贊嘆,隨后開啟“買買買”模式。
易縣柿柿如意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永旺帶來的網紅美食“保定冰柿”,以“樹上的冰激凌”形式C位出道火出圈。“我們這個冰柿,吃起來有冰沙的感覺,口感像冰激凌,消費者非常喜歡。”王永旺說。
在“夢廊坊”展區,這里通過“實物銷售+場景互動”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售賣廊坊特色食品、健康飲品、傳統工藝品及各類文創商品。展區設置了紅樓夢主題換裝打卡點,開展紅樓夢主題巡演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設計,讓觀眾在消費場景中感受文化IP與商業展覽跨界融合的魅力。
廊坊經洽會展覽展示組負責人表示,設立外貿優品中華行——多業態融合消費市集是本屆廊坊經洽會的一次創新嘗試,以“6街16巷”布展模式,打造商、旅、體、健深度融合的參展體驗,集中呈現河北入境消費、吸引京津消費、提振本土消費的立體場景。
6月16日,參展商在2025年廊坊經洽會外貿優品中華行——多業態融合消費市集上直播帶貨。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如今的消費市場,新玩法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消費新場景為啥受歡迎?業內專家分析,通過多業態聯動發展,提升消費體驗性、互動性,能夠激發服務消費內生動能,進而迸發出澎湃活力。
打造新場景、推出新業態,我省消費市場活力漸次激發開來。河北在全國率先制定《多業態融合消費場景培育建設導則》,打造了首批28個多業態融合服務消費典型場景,涵蓋商圈步行街、文化旅游、特色美食等多種業態。
創新引領消費的場景,在廊坊經洽會上處處可見,讓市民和客商多維度、沉浸式感受河北的消費活力。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節能等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本屆廊坊經洽會首次設立新能源汽車展,吸引長城、特斯拉、比亞迪等國內外汽車廠商參加展覽,30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集中亮相,引領綠色消費潮流。
逛一次展覽,把心儀好車買回家。新能源汽車展與以舊換新活動有機結合,消費者不僅可以試乘試駕、親身體驗,還可享受政策咨詢、限時折扣、金融補貼等多重福利。
來廊坊經洽會,不僅能在展館“買買買”,還能在“廊洽時光”感受別樣的消費體驗。
6月11日晚,第三屆“廊洽時光”美食音樂節在臨空經濟區(廊坊)拉開帷幕。
名品大賣場、國際美食大賽、無人機表演、音樂演出……現場活動精彩紛呈,激活京津冀“50公里社交圈”,持續唱響“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
活動現場匯聚了60余個國內外美食品牌,涵蓋小吃、西餐、精釀飲品等,各式美食滿足了全年齡段的味蕾需求。同期舉辦的進博市集引入多國貿易商品,讓游客在品嘗世界美食的同時,輕松購入全球好物。
融合多種業態,重塑消費體驗。在“廊洽時光”,商業、娛樂、文化等業態聚集,為人們的休閑時光添彩。
消費,不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信心的傳遞、活力的涌動。廊坊經洽會通過搭建多樣消費場景和交流平臺,以“展會+活動”形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力,有效提升消費活力,讓觀展者“買全球”更方便,參展商“賣全球”更容易,實現多方共贏。(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