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郁的綠色、天然的氧吧、豐富的生態資源,昔日的荒山變成“花果山”;田園風光、百畝荷塘,深山里的小村莊游人絡繹不絕,好風景帶來好“錢景”……邢臺市信都區創新拓展“兩山”轉化通道,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路,用生動實踐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理力量。
守住綠,才能換來金。護綠、興綠、擴綠,既要保持向石頭山較勁的拼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性,還要有創新生態修復模式的智慧,久久為功厚植生態優勢。信都人敢于向世界性生態難題挑戰,“郝氏造林法”“彩虹山生態綜合治理模式”為干旱山區造林綠化闖出一條可復制、易推廣的成功模式,不斷做厚的綠色家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用產業點綠成金。要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等產業,推動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高效轉化,努力探索“含金量”更高、“含綠量”更足的發展路徑。打生態牌、走生態路、吃生態飯,信都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探索林下復合經營模式,打造邢臺大峽谷等8個國家4A級景區,“兩山”創新實踐展現出一幅綠色與產業并舉、美麗與發展共贏的動人畫卷。
綠山川還要富口袋。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著力打造助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讓百姓共享綠色福祉和生態紅利。漿水鎮前南峪村發展鄉村旅游,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余元;羊范鎮北唐村開發多業態體驗項目,村民守著家門口端上“金飯碗”。生態美帶動產業興,群眾得實惠,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信都區“兩山”轉化新路徑,是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縮影,是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的鮮活案例。鞏固拓展這一良好局面,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蔡曉輝)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