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起伏,山花爛漫。4月6日,邢臺市信都區,一隊隊身著騎行服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沿太行山抗大路蜿蜒行進,組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抗戰期間進駐邢臺辦學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命名的抗大路,既承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又串聯了天梯山、金泉山等自然景區,沿途風景美不勝收。“在這兒騎車,不僅身體得到鍛煉,精神更受到洗禮。”騎行愛好者孫建軍由衷地說。
4月7日,騎行愛好者在位于邢臺市信都區的抗大路上騎行。河北日報記者張晶攝
邢臺市平鄉縣和廣宗縣是全國知名的自行車、童車生產基地。以特色產業培育群眾體育運動、以群眾體育運動促進特色產業壯大,邢臺正在走出一條別具特色的體育與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們積極打造‘太行泉城騎行’活動品牌,依托太行山等生態、文化資源,常態化開展騎行運動,形成了抗大路、七里河、朱莊水庫等5條經典騎行主線。”邢臺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秘書長王振平說。
隨著騎行運動的推廣,綠色出行正成為邢臺市民的生活新風尚。頭盔、手套、騎行服……4月8日一早,家住襄都區新京都西區的朱曉旭穿戴好裝備,騎上山地車,向5公里外的單位出發。“身邊騎車上班的朋友不少,這項運動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朱曉旭說。
許多人對騎行運動的熱愛是被賽事點燃的。全國業余自行車聯賽、河北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車冠軍賽、邢臺市綠色太行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隨著各類賽事花落邢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大家不再滿足于“騎著玩”,開始追求更先進的裝備和更專業的指導,邢臺市自行車運動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注冊會員已近1萬人。
隨著賽事蓬勃發展,當地自行車產業也獲得長足發展。
“自行車賽事期間,一般會配套舉辦相關產品的展覽、推介活動。這就像一個窗口,讓本地自行車生產企業在家門口感知產業發展的風向。”王振平說。
一輛自行車,如何設計車身線條、顏色,才能更契合年輕人的審美愛好?如何設計才能符合人體工程學,避免運動傷害?每場賽事過后,河北天王自行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萬卓都會帶著設計師深入思考。
“我們的自行車想贏得‘比賽’,只有創新。”高萬卓說,去年他們研發投產了一款公路車,對車把和前叉的安裝方式進行了調整,將傳統的分體安裝改為了一體壓鑄,不僅使車架更穩定,還大大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一經推出備受市場青睞。如今,公司整車年銷量超過180萬輛,銷售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賽事引流、龍頭帶動,邢臺正積極引導本地自行車生產企業擺脫低質生產、低價競爭模式,推動自行車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邁進。目前,該市自行車產業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和3C認證的企業逾600家。
“各類賽事和騎行活動的舉辦,為邢臺自行車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邢臺市體育局副局長郭慶波說,下一步,該市將系統謀劃抗大路沿線、扁鵲湖環線等精品賽道,規劃建設相關產業園區,持續打響“太行泉城騎行”運動品牌,蹚出一條以賽促產、以賽興業的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新路。(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 呂若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