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軒
北魏王朝是由當時居住在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 他們本來是游牧民族, 但是入主中原后, 進入到農耕社會, 為了維護穩定的農業生產, 他們也選擇了修筑長城。 北魏長城有南北兩條, 一是泰常八年 (公元423年) 開始修筑, 東起赤城南部的小嵯村, 向北經龍門所鎮紅沙梁村、趙家莊、 里東溝村、 過東萬口鄉小京門、 駝駱嵯村進入沽源縣匯入燕北長城, 轉西經老掌溝、 椴木梁村、 馬場村登上張北與崇禮交界的樺皮嶺, 沿崇禮與赤城交界南行, 到大尖山, 沿崇禮與宣化交界轉而西行, 經宣化鳳凰山、 人頭山、 張家口市區的魚兒山、 東太平山、 西太平山、 臥龍山轉而北上到張北黃花坪與趙北長城匯合, 最后西南行至懷安渡口堡鄉桃溝村出張家口地境, 進入內蒙古興和縣, 全長約 250 公里。(另一說, 北魏長城在樺皮嶺繼續沿秦漢長城、 趙北長城西行, 直到出境)。《魏書·太宗紀》 載, 太宗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八年正月 “蠕蠕犯塞。 二月戊辰, 筑長城于長川之南,起自赤城, 西至五原, 延袤二千里, 備置戍衛”。
另一條是修筑于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 的“畿上塞圍”, 是為保衛北魏都城平城 (今大同) 而筑。 《魏書·世祖紀》 載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七年六月 “發司、 幽、 定、冀四州十萬人, 筑畿上塞圍, 起上谷, 西至于河,廣袤皆千里”。 北魏時,上谷郡治地在今北京延慶縣, 所以這道長城東起于八達嶺一帶, 沿昌平區西部山區進入門頭溝西部,在東靈山出北京進入涿鹿縣, 經小五臺山進入蔚縣南部, 然后出張家口進入山西省靈丘縣, 止于保德縣黃河邊。 張家口境內長約80公里, 走向基本與東漢長城一致。
據《北史·齊本紀》載,顯祖文宣帝高洋天寶六年(公元555年)“詔發夫一百八十萬筑長城, 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九百余里”。 這條長城在張家口境內基本是利用了東漢長城和北魏“畿上塞圍”長城進行修繕而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