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藥監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針對性舉措,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必須遵守衛生健康有關行業準入的法律法規,并明確要求將醫療美容診療活動、涉醫療美容經營活動以及醫療美容用藥品醫療器械等納入綜合監管重點事項。
長期以來,醫美到底是醫療活動還是美容服務,不僅醫美行業內部人士說不清楚,就連一些監管部門也云里霧里。說是醫療,卻不是為了治病;說是美容,可動輒打藥開刀,又與手術一樣。以近些年爆出的醫美行業的典型案件看,一些商業機構正是瞅準了這一監管上的短板,抓住很多人的愛美之心,毫無顧忌地打出了醫美的旗號,使得醫美行業烏煙瘴氣、亂象頻仍,不少消費者整容變毀容,乃至危及生命安全。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一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清理了一批違法機構、懲治了一批違法人員、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例。
有的醫美機構為了多賺錢,明里暗里干著超經營范圍、超相關資質的醫美活動,只要不出事就什么事都沒有,出了事往往也能用錢去擺平;即便鬧出人命案,也擋不住其追逐利益的貪婪和腳步。有的醫美人員,壓根沒有任何正規醫學學校的學習經驗,也不具備國家認可的從業資格,只是在一些醫美機構跟著實習培訓過,就戴上首席專家、經驗豐富等高帽,什么手術都敢做、什么藥品都敢用,絲毫沒有敬畏之心。野雞醫美機構、二把刀專家泛濫,如此醫美,一些消費者非但沒有變美,反而在付出了較大經濟代價的同時,遭受了嚴重的身心傷害。
十一個部門聯手下發指導意見,就是在給醫美定性:醫美不是醫療和美容玩跨界,更非“三不管”的地界,而是一個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行為都有明確界限的醫療活動。是醫療活動,就得按照開展醫療活動的相關法律法規辦,否則就是非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對醫美行業實施跨部門綜合監管,幾乎考慮到了醫美整合行業上下游的所有鏈條、把準了各個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即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證”“照”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起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行業監管體系。
治標更要治本,給醫美戴上醫療的緊箍,從而掃清“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醫療美容診療秩序和市場秩序,防止醫療美容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更是為了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底線。有醫美需求的消費者要擦亮雙眼,選擇那些有正規資質的醫美機構和有從業資格的醫美人員,千萬不要為了圖便宜而將就,在非法機構讓非法人員在自己身上隨便動刀。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外表再美離開了身體健康毫無意義。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