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人在社交平臺分享陽康后出現嗜睡、失眠,還有些人先經歷了嗜睡之后又出現失眠。
陽康后嗜睡和失眠,分別是怎么回事? 這種影響會持續多久?該怎么緩解呢?本文結合多位專家觀點,為你一一解答。
陽康后為何會嗜睡或失眠?
在我們轉陰之前,免疫系統一直在跟病毒斗爭。感染期間出現的高燒、咳嗽、嘔吐等,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較大的消耗。免疫系統恢復,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睡覺。
再加上生病時,不少人進食欲望低,攝入少而消耗高。“陽了”以及轉陰后不久的這段時間,多睡覺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工作,全力以赴消滅病毒。
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非常聰明,嗜睡其實是身體為了降低耗能而做的努力。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李鵬表示,在最近睡眠門診中,失眠的原因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但以下3個原因多見:
晚上癥狀變重,拉低睡眠質量
不少人一到夜晚身體的癥狀就會加重,如咳嗽、咽痛,這些癥狀都會干擾睡眠,導致入睡難、容易醒、醒后疲憊。
原有的睡眠節律被破壞
睡眠動力也稱睡眠壓力,是指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動力越大,越容易入睡。陽后身體不適或乏力,不少人白天也會長時間睡覺,這樣會導致睡眠動力難以蓄積,引起失眠。
內心過于焦慮
失眠問題通常不是單一的生理變化所致,而是生理和心理等機制共同引起。對“陽”的恐懼、家中特殊人群的擔心、自身身體狀況的擔憂等焦慮情緒,也會導致失眠。
什么時候可以考慮去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教授孫志佳表示,陽康后出現的各種不適,一般2~3周后都會慢慢恢復。
感染后癥狀嚴重的人群、年齡較大或存在基礎病的人,恢復時間相對較長,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何時需要去醫院?
醫學上的失眠,指的是一周內有3天以上睡不好,且這種情況持續3個月以上,包括晚上入睡難、早上醒得早、半夜容易醒等情況。
臨床上,睡眠不好的判斷標準有三個:
在床上關燈后,如超過30分鐘還睡不著,可能為入睡困難;
或者起夜后30分鐘仍無法入睡;
或為睡眠維持困難,即每晚醒來5分鐘以上的情況超過2次。
不過,如果夜里醒來幾次,每次翻個身又睡過去了;或是65歲以上人群每晚醒來兩次,這兩種情況屬于正常現象。
若睡不好影響了白天的生活和工作,或者因此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建議及時到醫院的精神心理科或睡眠醫學中心就診,也可以線上問診。現在很多醫院的APP或微信醫院服務號,都開設了互聯網在線診療,甚至還可以將藥品配送到家。
康復期最重要的是調整好心理狀態,接受自己身體虛弱的現狀,不必過分焦慮,給身體一段恢復期。
8個方法應對陽后睡不好
出現嗜睡后,應對方式比較簡單,即聽從身體的指令,盡量充足休息,晚上別熬夜,多睡覺,慢慢地這種情況就會好轉。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孫偉表示,出現入睡難、容易醒、醒后疲憊等睡眠障礙時,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
創造適宜的臥室環境
如適宜的溫度、光線和聲音。使用遮光窗簾來遮擋光線;調整床的位置,避免室外光直接照在臉上;必要時可佩戴眼罩、耳塞。
2
不要在床上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等
告訴自己,床只用來睡覺,不困時不上床,等有困意時,立刻上床睡覺。不要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等。
若躺了30分鐘還是睡不著,可以起來做一些放松的事情,等困了再躺回床上。
3
培養睡眠節律
通過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睡覺來訓練睡眠節律。
無論睡眠好壞,是否能睡著,每天都要堅守上下床時間,避免居家休息而隨意改變作息時間。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床和睡眠之間的“條件反射”。
4
增加睡眠動力
醒來后,人就開始積攢睡眠壓力,積攢一整天后可以幫助晚上更快入睡。白天過度補覺會提前釋放睡眠壓力,導致晚上入睡難。
建議午睡時長在30分鐘左右,下午2點以后就盡量不要再睡。
5
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肌肉
一般晚間睡眠要經歷4~6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都是從淺睡眠向深睡眠過渡。這個過程呼吸逐漸變慢,肌肉逐漸放松,所以睡前進行深呼吸、冥想等訓練,可幫助入睡。
6
睡前別碰4樣東西
臨睡前,就不要吃含咖啡因的食物了,如巧克力;
不喝酒,特別不要用酒助眠;
睡前兩三小時不抽煙;
避免在晚上大量飲水,減少起夜。
7
白天多曬太陽
褪黑素分泌,受到外界光線和亮度的影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到戶外曬曬太陽,有利于褪黑素有規律地釋放。
8
夜間不要看鬧鐘
減少臥室里的時間感。可以把鬧鐘放在床下,或者轉移它,夜間盡量不要看到它。
如果在睡不著時反復看時間,會引起挫敗感、煩躁感和擔心緊張,這些不良情緒反過來也會干擾睡眠。
陽康后不管是嗜睡還是失眠,都是暫時的,不必過分焦慮和擔憂。隨著身體恢復,睡眠狀態也會逐漸好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