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郭曉明
“故地重游!”從湖北武漢出發,乘高鐵歷經7個多小時一路北上,走出崇禮太子城站的那一刻,湖北日報記者郭曉明難掩興奮。
在他背包上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Logo顯得很醒目。“我把參加冬奧會報道時的行頭全翻出來了。”對于崇禮的冷,他可領教過。“手機電量還剩30%多,一到室外瞬間歸零!”
兩年前那場世界矚目的冰雪盛宴,郭曉明用筆和鏡頭記錄下了18歲的谷愛凌橫空出世勇奪金牌的輝煌時刻,而在崇禮一個多月的采訪生活也讓他非常懷念。此次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他積極報名,就是想回來看看后奧運時代,這座冰雪小城將如何蛻變。
走進崇禮區奧林匹克公園,熟悉的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這是當時的接泊站。”郭曉明反客為主,當起了導游。而當得知他即將入住的“雪如意”維景酒店就是冬奧會期間技術官員的“大本營”時,他直言“沒想到,可以好好看看‘雪如意’了。”
因為工作關系,冬奧會時郭曉明并沒有與明星場館“雪如意”有過多交集。11月12日晚,“雪如意”如約上演燈光秀,璀璨絢爛的氛圍讓記者團一行見識了它活力十足的一面。身臨其境的郭曉明在圓夢的同時,聽到了運營方關于賽后利用的各種做法,不由得眼前一亮。
今年元旦到國慶節,在“雪如意”不僅專業賽事不斷,而且會展、研學、旅游等多種業態蓬勃發展,讓這里非雪季“短板不短”,成功引流約23萬5千人次。
如今,“雪如意”正從“一季游”變為“四季熱”,給了郭曉明很多啟發。“崇禮靠體育發家,又能夠花心思將優勢不斷擴大,對于湖北景區漂流‘冷熱不均’的現狀非常有借鑒意義。”與崇禮的再次相遇,做了20年體育記者的他,對于文體旅產業創新“破局”,有了新的思考。(河山新聞記者 趙曉剛 攝影 陳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