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鄉土記憶 記錄振興軌跡
“山里有個小村莊,石景石山石頭墻,眾人伸出勤勞手,爭當致富好兒郎……”6月20日,在蔚縣草溝堡鄉苜蓿村活動室里,村民們一邊哼唱“村歌”,一邊編排著舞蹈動作。這個身處翠屏山深處的小山村自從有了“村歌”——《苜蓿,我深愛的家鄉》,不僅在全體村民中廣泛傳唱,還計劃與廣場舞相結合,在大家在熟悉的鄉音中舞出“精氣神”。像苜蓿村一樣,如今蔚縣561個行政村已編創“村歌”527首,這些“村歌”承載著鄉親們的鄉土記憶,記錄著新農村的振興軌跡。
蔚縣文化底蘊深厚。2019年,該縣充分發揮當地優勢,以文化引領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啟動了“一村一歌”創演活動。為讓每個音符都沾著泥土的芬芳,各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文藝愛好者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按甯琛碑a生的過程也是凝聚人心的過程。在創作過程中,眾多村民不僅分享著各自眼中的家鄉之變,很多村史家訓也得到充分挖掘。在精心打磨下,一首首將村景、村情、村風融入其中的原創“村歌”應運而生。通過村“兩委”干部帶頭唱、大喇叭循環播放唱等形式,這些各具特色的“村歌”唱到了飯桌炕頭、田間地頭,成了每個村競相傳唱的“流行”歌曲。如今,該縣共編創527首朗朗上口的“村歌”,成為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村村寫村歌,人人唱村歌”的氛圍中,蔚縣更進一步開展多場原創“村歌”比賽活動,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0首輯印成冊,讓蔚蘿大地上的優秀原創“村歌”更有生命力。
“村歌”越是嘹亮,日子越是紅火。5年來,依托“老兵突擊隊”示范帶動的呂家莊村充分發揮紅色潛能,讓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余萬元;聚焦人居環境改善的白莊子村,破解偏遠地區洗澡難題,使老年人“臉面”有光;保留著明清建筑群的宋家莊村,經過大力推介成為了很多熱門影視劇的取景地……每一首“村歌”的背后,都是一個鄉村蝶變的故事。蔚縣各村村民把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盼都融進“村歌”里,唱出了作為親歷者的心里話,也唱響了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大合唱”。
?。ㄓ浾?趙曉剛 陳嘉 臧波 韓潔 張鳳燕 孫曉亮 王大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