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翠云山,山頂春雪未消,山腳綠意初泛。
因坐擁4萬多畝天然白樺林和近2萬畝人工栽植的落葉松、云杉等,翠云山森林公園是崇禮豐富森林資源最核心的地帶,也是一處“夏避暑、冬滑雪、春秋賞花觀景”的四季旅游勝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間,崇禮造林百余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3年的48.37%增長到2024年的71.53%,PM2.5濃度近年來穩定在12μg/立方米以內,空氣質量持續領跑……在堅決走好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步伐中,崇禮的綠水青山正成為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明艷風景和巨大優勢。
“我們搶抓冬奧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機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是崇禮未來發展生命線’的理念,崇禮以每年再造一個翠云山的速度扎實推進國土綠化工作。”崇禮區森林和草原局副局長康秀亮介紹說,“近年來崇禮區全力推動全域生態治理,系統性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修復,進入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成效最好的時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顯著改善,2014年以來,累計完成了各類營造林工程面積163萬余畝,森林覆蓋了達到了70%以上,是全國森林覆蓋率的近3倍。”
71.53%的森林覆蓋率,讓森林走進了城市,為崇禮發展厚植了綠色發展底蘊。崇禮區先后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國天然氧吧、全國首批碳匯城市、2023年避暑旅游優選地、全國康養百強縣區等榮譽。
高水平生態建設中,守住凈土和造就青山同樣重要。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城鄉居民生活、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和維持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崇禮區通過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與防治規劃等措施,集中打好凈土攻堅戰。
據市生態環境局崇禮區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2023國家下達我區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為V類,我區目前為IV類,水質優于國家考核標準。他說:“我們緊跟建設數字生態文明的步伐,目前正在積極謀劃建設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平臺,不斷促進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轉移等跨區域聯防聯治,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得益于優良的生態環境,崇禮區生態旅游漸入佳境。2023年11月8日至2024年3月30日崇禮累計接待游客441.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2.43億元人民幣。該區借勢發展體文旅產業,每年舉辦越野跑、山地自行車等專業戶外體育賽事,以及冬奧研學、親子運動會、山地音樂節等群眾文體活動不少于一百項,做到了場館不閑置、賽事不斷檔、活動有新意。
做好綠色生態文章,放大高質量發展綠色優勢。當前,崇禮正在積極提高碳匯變現能力,致力于打造華北北部地區最大的碳匯交易平臺,并以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為契機,積極探索叢林探險、森林康養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河山新聞記者 吳建巍 通訊員 武俊婷 鄭雅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