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已經過半,來到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依然可以感受到還未散去的年味。街道兩旁,鮮艷的紅燈籠與青磚灰瓦的民居相得益彰,房屋外墻上,各種古詩句造型的彩燈充分文化趣味,一面由幾十只彩燈組成的花燈墻引人注目。不遠處,十余只貼著紅色福字的陶制水缸放置在路邊,走到一間房屋前,幾個“泥猴子”雕塑生動可愛,也透露著這里的與眾不同。
東窯溝村是一座擁有千年制陶歷史的古老鄉村,全村總面積3.6平方公里,坐落在桑干河畔。依山建屋、缸瓦壘墻為本地民居一大特色,至今仍存有窯神廟、“石猴鋪”侯家老院等明清古建筑群,與古老的陶窯、制陶遺跡形成獨有的文化看點。作為涿鹿縣重點打造的文旅產業示范村,這些年,東窯溝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走在古街上,幾座修繕一新的院落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院內干凈整潔,古樹矗立,土黃色外墻,青灰色屋瓦,寬大的窗戶,與傳統民居風格相似;走進屋內,裝修風格質樸簡約,家具家電一應俱全,物品擺件別具特色。“這是東窯溝村春節期間剛剛試運營的民宿,一共11處院子、16間客房,每處民宿都配備一名管家,負責日常管理并提供餐飲服務。”武家溝鎮黨委副書記李文明告訴記者。
2024年,涿鹿縣啟動了武家溝文旅建設項目,總投資8000余萬元,引入專業文化運營企業,以政府主導、村民參與、企業合作為模式,對鎮內的文旅資源和配套設施進行整合提升。作為該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東窯溝村引進了“隱居鄉里”品牌,盤活鄉村閑置房屋資產,對古街區進行修繕,精心打造了11處“桑干河畔·東窯溝樂陶小院”,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民宿服務。
“我們聘請專業設計師進行房屋設計,堅持高標準建設,每一處民宿不僅配備了空氣能取暖、中央空調等先進設備以及必要的生活設施,還在設計細節上突出東窯溝特色。民宿管家都是我們的村民,他們經過統一的培訓,能為客人制作本地美食,講解東窯溝的歷史和涿鹿故事。此外,游客還可以體驗手工制陶,參觀陶藝博物館,夏天還可以到我們武家溝的山地河谷風景畫廊感受自然魅力。”李文明說。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東窯溝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非遺項目展演,讓游客度過一個具有涿鹿特色的文化春節。隨著天氣轉暖,東窯溝將在3月啟動游客中心建設,除了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服務,還將開設陶藝展示和體驗專區,進一步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
記者了解到,武家溝鎮建有陶藝博物館,通過對外推介,每年組織開展多場研學游學活動,并注冊了“桑干河畔泥侯子”品牌,推出陶藝文創產品,深受游客喜愛。隨著武家溝文旅建設項目持續推進,該鎮還將在東窯溝村建設陶藝創作工坊,進行老陶窯修繕保護和老陶窯遺址公園建設工作,打造鄉村度假區,不僅吸引游客參與陶藝制作,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還將吸引專業藝術家來此旅居,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豐富文旅融合業態,持續打響“千年陶鄉”品牌。記者 王棣 通訊員 郭穎暉 宋寧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