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位于涿鹿縣欒莊鄉的酸棗種植基地里,工人們正在對酸棗樹進行修剪。“今年行情不錯,像這種干透的酸棗能賣到20元一斤。”基地經營者王全明拾起樹下散落的一顆酸棗,面露喜色。
王全明是涿鹿縣欒莊鄉好地洼村人,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決定回鄉創業。項目篩選過程中,好地洼村漫山遍野的野生酸棗引起了他的注意。涿鹿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酸棗生長,酸棗豐產性穩產性均高于其他地區。酸棗仁是一味中藥材,國內市場需求量逐年攀升,現有人工種植規模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事醫藥銷售多年的王全明敏銳地發現了商機。
2018年,王全明開始種植酸棗,他承包了420畝山地,引進15萬棵酸棗苗,但由于缺乏技術經驗,酸棗苗成活率不足10%。然而面對失敗他并沒有退卻,2019年,他幾乎“長”在了地里,一面精心管護既有苗木,一面研究技術改進,從野生酸棗樹嫁接培育食用酸棗。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酸棗樹成活率顯著提升。隨著酸棗種植養護技術不斷成熟,他成立了種植基地,逐年擴大種植面積,今年已經突破2500畝,畝產干酸棗500千克以上,每畝產值突破1萬元。
“酸棗種植重在技術推廣,如果能夠擴大種植規模,一定能夠帶動更多人致富。”從最開始通過村里的“大喇叭”免費向村民提供酸棗種子,到2020年起通過網絡直播推廣酸棗種植技術,如今,王全明已經收獲5萬多名粉絲,帶動全國600余戶農民種植酸棗。他研究的酸棗種植技術涵蓋育苗、移植、嫁接、修剪、控花等全環節,得到省農科院和河北農業大學專家的高度認可,甚至吸引了全國酸棗仁道地產區邢臺市的酸棗企業前來學習考察。而在不久前舉辦的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現場交流會上,王全明的酸棗種植案例也成為北方地區的唯一代表,被更多人所知曉。
酸棗雖小,全身是寶。王全明介紹,酸棗除了直接食用以及加工酸棗仁、酸棗面,還能釀制果汁飲料,用嫩芽制茶,連酸棗葉都可以提取營養物質。據了解,今年涿鹿縣酸棗種植規模已達6000畝,明年有望突破20000畝。乘著產業發展的快車,王全明順勢推出了食用酸棗、酸棗果汁等產品,目前已經進入涿鹿縣及周邊地區市場,其他產品也在研發對接當中。一條從優質種質資源選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到多元酸棗產品研發、加工生產,再到產銷對接的酸棗產業鏈,正在他的探索中不斷成型。
“涿鹿縣條件優越,特別是在食用酸棗種植方面,兼具自然和技術優勢”,王全明說,他將通過技術推廣和創新,擴大種植規模,打造更多“酸棗專業村”,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涿鹿縣成為河北北部酸棗集散地和食用酸棗發源地,讓小酸棗創造更大價值。
(記者 王棣 通訊員 朱文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