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制約經濟活力,影響經濟實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核心競爭能力和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張北縣委統戰部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為目標,充分發揮統戰資源優勢,多點發力,積極推動“聯企、助企、護企”工作向縱深發展,助力形成政商關系更加融洽、營商環境更加優良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
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
建立縣委統戰部、縣工商聯定期走訪民營企業制度,深入張北綠健食品有限公司、張北伊利乳業等30余家重點民營企業開展“進知解”、“我為企業送服務”系列活動9次,通過進園區、看產品、聽介紹,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等方式,對縣域內有行業代表性的民營企業開展專項調研,全方位、深層次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充分了解不同行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到有的放失,以高質量調研推動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調研發現共性問題12個,聯合縣工信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有針對性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意見建議12條,引領帶動民營企業提振發展信心、搶抓市場發展機遇。
搭建好聯誼交友平臺,幫助企業拓寬“朋友圈”
持續加強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自身建設,在現有65名會員基礎上,積極發展律師行業、新媒體行業優秀會員5名,開展“凝心聚力謀發展 同心共筑中國夢”、慶“七一”黨日活動等主題教育活動3次,不斷加強會員企業之間的聯誼交友,學習借鑒,實現會員企業資源互補、互利共贏。依托張北蔬菜城等4個實踐創新基地,舉辦創客沙龍活動3次,搭建融通、創新、創業、創造工作平臺,免費提供財務、會計、融資等方面的專業性政策解答和經驗分享,不斷實現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打造服務企業暖心品牌,當好紓困解難“娘家人”
搭建政企溝通交流平臺,架好“連心橋”,畫好“同心圓”。縣委統戰部聯合縣工商聯開展稅費優惠政策、阿里巴巴電商、網庫服務中小企業軟件操作等“助企惠農”系列培訓活動2次,將惠企政策直送企業,并為企業培訓員工100人次;組織召開“圓桌”座談會--助力小微市場主體發展“春雨潤苗”行動,幫助小微經營主體解決難題22件;利用“政企綠色直通車”“民企會客廳”“暖心鈴聲”“周末民企發布”等平臺,轉發縣委縣政府、行業部門的惠企政策共142條,整理匯編縣域10家銀行的惠企政策和信貸產品82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多元優化企業用工招聘服務渠道,幫助張北阿里巴巴等6家企業招聘40余人。通過幫助企業紓解生產經營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切實當好民營企業“娘家人”。
列好正面負面兩張清單,劃清政商交往“警戒線”
針對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中的難點和薄弱環節,聯合縣營商辦、縣工商聯出臺《張北縣政企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大力弘揚“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精神,又“提醒警戒”,讓黨政機關和公職人員以黨紀政紀、法律法規為準繩,不越底線、不碰高線、不謀私利,推動政商在“親”“清”維度下積極作為、主動作為、規范作為,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發揮營商環境監督作用,吹好營商環境“監督哨”
按照政治素養高,廉潔自律,遵紀守法等原則,積極從全縣統一戰線系統推薦出5名熱愛公益、敬業負責的統一戰線成員為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全縣營商環境調研、座談活動,收集反饋營商環境問題線索及市場主體和社會各界在項目落地、企業生產運營、群眾辦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對全縣行政審批、政策落實、政務公開、市場管理、行政執法及窗口服務情況全程進行監督,推動政府服務效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為張北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統戰力量。(記者 孫琳 通訊員 宋海鑫 梁志東 王亞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