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義四臺遺址考古現場
8月9日至10日,中國古代建筑遺址考古與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會于在張北縣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60余位專家學者代表參加,大家就中國古代建筑遺址考古與文物保護相關學術議題進行研討、交流。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建筑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考古遺址與出土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既是中國古代建筑遺址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的一件大事,也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各級的考古工作者,是交流經驗、共謀合作的良好平臺。
元中都國家遺址公園
開幕式后,各專委會分組就中國考古學會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考古遺址與出土文物保護技術等議題進行學術研討匯報。并先后參觀考察了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元中都博物館、張家口堡與張家口市大境門,實地考察元中都遺址的挖掘與考古工作,聽取元中都博物館建館歷程與文物講解,了解塵封文物出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元中都博物館
近年來,張北縣高度重視對人文歷史的深入挖掘和文化資源的充分展示,先后成功舉辦了“中國·張北”元中都論壇、元中都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并投入4.9億元打造建設了元中都博物館和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面展現了元中都恢弘的歷史文化,極大地豐富了該縣的地域文化內涵。
2023年,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北省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19個,其中張家口市占7個,考古項目數量全省第一。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桑干河流域仰韶時代晚期遺存考古調查,我市在涿鹿縣煤溝梁、羅盤地、柳樹莊等7處遺址遺存,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文物,初步鑒定屬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實施的陽原泥河灣新廟莊遺址、尚義四臺遺址等5個“考古中國”項目,出土了一大批歷史文物,為探索中華文化演進提供了重要參考。對新發現的宣化鄭家溝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具有紅山文化代表性的玉豬龍、三連璧等珍貴文物100余件,填補了冀西北地區紅山文化晚期研究的空白。截至目前,我市博物館總數達到13家,蔚縣博物館入選河北省“十佳博物館”培育名單。(河山新聞記者 孫琳 通訊員 翁曉靜)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