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河北壩上天寒地凍,張家口德勝村卻是一派熱鬧與紅火之景:窗花對聯裝飾著居民的二層小樓,喜慶的大紅燈籠隨處可見,炸麻花、開口笑、蒸年糕……一道道傳統小吃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
過年難得幾日清閑,可村民崔有寶的心里卻總有事惦記,那些被收入地窖的小土豆,寄托著他新一年的希望?!?022年,我承包了6個微型薯大棚。等到春天,這些小土豆就會被賣到全國各地,預計純收入能超過10萬元?!贝抻袑氄f。
這種僅有西紅柿大小的微型薯,是當地村民眼中的“金豆豆”。2017年,德勝村將微型薯種植作為助農增收的特色產業,建起280個育種大棚,還為村民們提供了專業育種技術。如今,德勝村微型薯種植農戶已有180多戶,2021年微型薯種植產值已超過1000萬元。
在村北,村民陸金旺指著一排排光伏板笑稱,這些就是幫助他們致富的“鐵桿莊稼”。
陸金旺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為了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德勝村先后建起兩座共5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年收益達60多萬元,全部用于增加集體收入。光伏板下還嘗試種植了中草藥。“村里給了我清洗光伏板的公益崗,不但能拿到工資,每年還能領光伏扶貧資金?!标懡鹜f,以前種大田,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現在村里種上了“鐵桿莊稼”,生活更有保障。
綠色賦能、低碳發展已成為德勝村發展的標簽。2022年,德勝村成為第三屆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基地。15棟智能化、零耗能的新能源建筑賽后永久留在德勝村,成為未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符號。
一改昔日落后景象,如今的德勝村已成為美麗鄉村建設新樣板。漫步在村中,街巷干凈整潔,白墻黛瓦的二層小洋樓林立,來往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幅生態宜居的迷人畫卷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
以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依托,德勝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61歲的村民陳麗柱搖身一變成了老板。他把自家閑置小樓裝修成了民宿,一個旅游季便能收入近3萬元?!岸颊f‘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現在我們自己的‘土窩’成了致富的‘金窩’了?!标慃愔f,過去當地群眾收入單一,家家靠種地,誰料現在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去年我們村集體收入超過220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微型薯、光伏、民宿旅游等特色產業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钡聞俅妩h支部書記葉潤兵說,下一步德勝村將繼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持續為村民探索生活發展新路徑,讓人人有事干,四季有收入。(新華社記者 秦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