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農業農村局大力推進我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積極促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養殖場戶、服務組織和種植主體緊密銜接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扎實推進縣域內糞肥還田、種養結合工作,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有效促進化肥減量增效、耕地質量提升和農產品品質提升。
自2021年10月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開展以來4個月的時間,本項目已有機肥實施2500噸,實施面積1萬畝;堆肥實施2萬余噸,實施面積5余萬畝;沼液管道還田或罐車噴施還田實施3.75萬噸,實施面積1.5萬畝;得到目前的成績主要得益于“規范項目管理、優選實施主體、探索運行機制、狠抓技術到位、管控糞肥質量、強化培訓宣傳”六方面工作。
規范項目管理。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以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和項目鄉鎮的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協調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我縣按照實施方案批復制度、實施主體招標制度、項目任務合同制度、工作材料臺賬制度、實施情況第三方驗收制度、績效目標考核制度等制度規范管理實施本項目。
優選實施主體。根據項目要求通過招標程序合理設置門檻,優選運行模式優、處理設備全、還田設備全、產品質量優、技術力量強的企業作為糞污收集處理還田的社會化服務主體,并且在服務能力、制度管理、社會信譽、項目經驗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
探索運行機制。指導督促養殖場戶、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種植主體三方簽訂合同,落實責任義務,實現需求互補、協同推進、同向發力,推動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化肥減量“雙目標”;加強信息化臺賬管理,準確記錄糞肥收集量、出場量、運輸量、還田量等信息,定量化管理糞肥來源、收集處理方式、應用區域作物等,做到糞肥來源有臺賬、處理有監控、施用有軌跡。
狠抓技術到位。選擇張北兩大特色農作物(蔬菜、馬鈴薯),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和作物明確還田技術模式,打造小二臺村、廟灘村兩大核心示范區。我縣根據不同土壤類型、不同作物確定糞肥用量、施用方式和施肥時間等技術要點,在蔬菜上推廣“商品有機肥+化肥機播”的技術模式,在馬鈴薯和莜麥上推廣“沼液+管道/罐車噴施”的技術模式,在馬鈴薯和蔬菜上推廣“堆肥撒施還田”的技術模式,因地制宜完成10萬畝示范基地消納糞肥10.15萬噸。
管控糞肥質量。嚴格執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堆肥還田等技術規范,確保糞肥發酵完全、腐熟充分,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實施主體對糞肥的安全性負責,糞肥還田按照技術要求將產品送去權威機構做檢測。同時我縣按照相關技術要求,科學布設了20個監測點,規范開展試驗監測工作,用試驗監測數據科學評價施用效果。
強化培訓宣傳。我縣成立了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專家指導組,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和咨詢把關,制定糞肥還田技術指導意見、試驗方案和效果監測方案后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500余份,培訓各類新經營主體500余人次,設立示范區標牌。通過技術培訓班、政府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提高農民對科學施用糞肥的認識,營造良好氛圍。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