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到經營場所查看疫情防控工作
晌午時分,在張家口張北縣臺路溝鄉大圪垯村,黨支部書記李麗娟正在查看人居環境。
“李書記辛苦哇。”看到在村子里邊走邊思索的李麗娟,路過的村民都停下來跟她打招呼,語氣里透著親切和疼愛。
“就想著回來干點事”
李麗娟是從大圪垯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屬于山溝溝里飛出來的“金鳳凰”,2013年入黨,2015年畢業于河北師范大學聲樂系。畢業后,她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選擇回到家鄉發展。
“當時就想著要回來干點事,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李麗娟說,大圪垯村地處草原天路沿線,風景秀麗、交通比較便利,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但是,因鄉親們的視野和思路受限,村里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回鄉后,李麗娟和丈夫于剛帶著滿腔熱情投身家鄉發展。他們奔赴多處學習調研,邀請業內人士討論評估,明確了通過開辦大型農家樂帶動鄉親們增收的思路。之后,他們在大圪垯村開辦了村里第一家大型農家樂,探索“互聯網+”營銷方式,將生意做得紅紅火火。2020年,李麗娟和于剛又在大圪垯村創辦了高端名宿,打造了戶外營地和兒童樂園,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他們還順時應勢發展起了電商直播,幫村里的農副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李麗娟和于剛成為大圪垯村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
“不能總盯著自家的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不能總盯著自家產業。”李麗娟覺得,在國家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期,返鄉發展青年應該積極承擔更多的責任。
2021年5月,村“兩委”換屆后,李麗娟當選大圪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從大圪垯村“致富帶頭人”變成了“女當家”。上任后,她對村里的發展思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帶領大圪垯村的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組織建設均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為拓寬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子,李麗娟內外兼顧,對內深挖發展潛力,主動爭取項目;對外熱情招商,邀請多個領域商家到大圪垯村考察、投資。上任一年多時間,她和村“兩委”不僅幫村里提升了鄉村旅游品牌,還通過招商引資在村里發展起了艾草種植基地、歐李種植基地,辦起了豆腐加工廠,并吸引3名大學生回鄉創業。
為提升人居環境,她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動員群眾摒棄不良生活習慣,拆除私搭亂建。“拆違建可不是容易的事。”李麗娟說,“要是溝通不好,移一塊兒磚頭,拿一塊兒石頭都能激起很大的矛盾。”在她的耐心勸說下,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順利推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鄉村要振興,基層組織的凝聚力不能弱。”為激發黨建活力,李麗娟多次組織村內的黨員外出觀摩,提升服務意識和干事能力。同時,她和村“兩委”將黨建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吸引越來越多群眾主動向黨組織靠攏。2021年5月以來,大圪垯村黨支部已陸續發展7名入黨積極分子。
“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當支書比搞經營忙多了。”李麗娟說,只要是她未外出開會、招商,每天都會在村里走幾圈,看看基地的情況,聽聽村民的聲音,一邊用腳步丈量土地的溫度,一邊盤算著家鄉的未來發展。
根據村莊發展實際,李麗娟和村“兩委”決定,要著重在三個方面發力,即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持續豐富產業結構。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都非易事。”李麗娟介紹,這些工作必須一步一步來,今年整合周邊旅游資源,全力打造以夏避暑、冬冰雪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綜合體;積極推進污水管網、人畜分離養殖場、屋頂光伏等項目。
“現在,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為把工作做好,只能不停地忙碌。”李麗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每天2萬步的微信步數,一年5萬公里的汽車行程,以及村民們發自內心的贊賞都是最好的證明。(記者 王萬亮)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