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奮進鑄輝煌 篤行實干征新程
——陽原縣凝心聚力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時間見證奮斗,實干書寫擔當。翻開2023年陽原工作答卷,全縣干部群眾砥礪奮進,奮勇爭先,繪就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美畫卷。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陽原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縣域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提質向好。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 展望新的征程,陽原縣聚焦“爭一流、當冠軍”工作部署,堅定信心,真抓實干,以勇挑大梁的信心和底氣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匯聚起奮進新征程、攜手譜新篇的磅礴力量。
鄉村振興 提質擴面
2023年,陽原縣扎實推進防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完善“產業帶、就業幫、金融保、智志扶、急難救、政策兜”幫扶政策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這一年,陽原縣聚焦“三落實一鞏固”,著力補齊短板弱項,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25.9%。
學習借鑒“齊魯樣板”。陽原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提升,開展住房安全監測預警和動態排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脫貧人口滿意度持續提升。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統籌推進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創建、農村問題廁所排查整改、村莊整治提升等工作,16個美麗鄉村完成創建,其中9個被認定為省級美麗鄉村,打造了“陽原縣泥河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區”。致力培育綠色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安排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26億元,謀劃實施產業項目34個。
在特色產業發展上,依托縣域特色產業和現有資源,集中謀劃實施了一批產業項目,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適應糧食儲備和物流發展需求,建設集儲存、運輸、包裝、加工、配送一體化的雜糧產業倉儲物流項目。依托“原味桑干”縣域公用品牌,提升“泥河灣雜糧”“鸚哥綠豆”“供佛杏”等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實施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項目,推動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優勢產業有機融合。
這一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陽原鸚哥綠豆”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泥河灣雜糧被授予“全國品牌產業園示范基地”稱號,為全市唯一入選品牌,在“點贊2023我喜愛的中國品牌”中排名全國第三。
一串串榮譽來之不易,是陽原縣委、縣政府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領導全縣干群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打造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辛勤汗水結晶。
城市品質 有效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年來,陽原縣堅持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著力推動城市更新,扎實推動兩區建設,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城鄉發展呈現良好局面。
統籌推進新城建設老城改造,實施了城區道路改造、集中供熱、城區綠化、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22個,完成投資7.19億元。實施迎賓大道補植、西寧地花卉、經開區綠化等工程,新增綠地5.6萬平方米;建成高質量口袋公園1座,施劃城市公共停車位200個。扎實開展市容市貌、占道經營、違規停車、城鄉道路維護等專項整治,實施數字平臺精細化提升工程,以鄉鎮機關面貌提升帶動農村環境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管理更加規范。以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全年建設“四好農村路”12.5公里,201個行政村完成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持續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覆蓋全縣71%的行政村。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協調推進藍天、碧水、增綠、凈土“四大行動”,生態建設基礎全面夯實。強化大氣污染源頭管控,建立縣級大氣指揮平臺,加大揚塵污染和重點行業污染防治監管力度,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積極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持續推進桑干河濕地公園建設和干枯河流綜合治理項目,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地表水國省考斷面達標率100%。推進北方防沙帶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完成營林撫育3.8萬畝,創建省級森林鄉村1個。加大礦山修復力度,深入開展打非治違“颶風行動”,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危廢排查整治、污染源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置,積極推進建筑垃圾場、生活垃圾填轉站建設等工程,集中整治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環境,縣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綠色創新體系,引進實施新型能源項目15個、上下游產業項目3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位居全市第8。
項目激活 發展動力
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速、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招商引資碩果累累……2023年,陽原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實施項目攻堅行動,挖潛增效,激活全縣發展新動力。
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加強。謀劃實施7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15.7億元完成了園區內道路、熱源保障、標準化廠房建設、防護林及弱電管網等基礎設施工程,開發區框架進一步拉開,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開工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86.3億元,項目建設數量和投資額均創新高。入駐企業235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9%,實現稅收1.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30萬美元,實現零的突破。全面推進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5個、落地13個,引進央企三級子公司3家,實現歷史性突破。
文旅康養產業快速發展。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批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定。泥河港灣項目4月正式運營,泥河灣鄉村文化旅游項目開工建設,泥河灣遺址博物館項目完成工程主體。舉辦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自行車挑戰賽、首屆陽原鄉村半程馬拉松等系列活動賽事,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旅游名縣”稱號。
新能源產業不斷壯大。實施總投資107.5億元、總規模185萬千瓦的10個省批復新能源項目,大唐65萬千瓦風電光伏項目全容量并網,潔源1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工建設。
高端制造產業邁出新步伐。橡塑資源化高值利用項目、1GW儲能電池PACK生產項目、萬壽菊提純葉黃素、國晟能源2GW光伏組件等項目設備進場安裝,泥河灣工藝中心、金京橡塑資源化高值利用、小型刮板輸送機等項目即將竣工投產,玄武巖纖維高端制造項目、大唐建投共享儲能等項目實現簽約。
現代農牧業穩定提升。依托生豬、肉牛、雜糧等種養業發展基礎,飼料加工、冷鏈物流、糧食倉儲等一批延鏈項目竣工投產,萬壽菊種植造顆粒提純葉黃素項目完成簽約。培育了省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個。項目建設的提質提速提效,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打造了新引擎,提供了硬支撐。
營商環境 向“優”而進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發展潛力、釋放發展活力、展現地方實力的基礎。一年來,陽原縣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環境激發更多動能,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鄉村兩級便民服務、“個轉企”等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
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通率穩定達到98%以上。創新開設23456“群眾出題、黨員辦事”便民服務專線,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渠道更加廣闊。以優化政務服務為主,向企業服務、公共服務延伸拓展,持續推進領導干部走流程、走訪企業,把想企業群眾之所盼落實到每個層級和部門的行動上,企業訴求辦結率100%,實現了營商環境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全面推行“模擬審批”機制、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實行全鏈條“一站式”集中并聯辦理服務。《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常見問題防范清單》得到了省廳主要領導的肯定并在全省審計系統推廣借鑒。
優質的營商環境讓廣大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充分迸發,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全面推行招標投標“雙盲”評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扎實推進鄉村兩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全縣14個鄉鎮均建立行政綜合服務中心,301個村和9個社區均建立了綜合服務站,實現了便民服務“零距離”。《陽原縣積極探索全國“個轉企”縣級試點經驗》等一批經驗成果在全省推廣。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層梯度培育機制,建設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庫和縣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9家。
民生福祉 持續增進
民心所向是幸福。2023年,陽原縣實施民生實事20項,總投資5651.6萬元,已全部完成。
實施縣第三、五、六實驗小學改擴建工程,新建一中綜合樓,著力推進寄宿制標準化示范學校建設,第五實驗小學宿舍樓及食堂項目竣工投入使用,成為全市10所標準化寄宿制示范校之一,并榮獲“國家安全教育示范校”。
深化醫療衛生改革,縣醫院內科樓及附屬配套工程進入收尾,中醫院住院樓及門診醫技樓、住院病房新建項目有序推進。醫共體工作得到省衛健委肯定,并在全縣召開全市現場觀摩會。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創建、農村問題廁所排查整改、村莊整治提升等工作,城鄉發展呈現良好局面。深入實施惠民工程,組織開展系列群眾性文藝活動,《聆聽春天》等180余篇文學作品和《科技進校園》等攝影作品,在省市期刊雜志上發表。
扎實推進平安陽原、法治陽原建設,堅持傳承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全面推行基層治理“五治模式”,落實領導干部包聯信訪案件和下訪接訪制度,一大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強化訴源治理“三端共治”解紛工作法》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基層治理能力的不斷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環境。(河山新聞記者 馬國萍 通訊員 田建輝 崔文彪 趙曉新 攝 影 仝 輝 馬志野 李宇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