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原縣泥河港灣游客集散中心項目施工正酣。武殿森 攝
張家口陽原縣獨特的泥河灣文化和 “兩山夾一川”的地理風貌,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蘊和優勢。
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都兩區”建設、永定河治理機遇,以建設“三區一帶”為統領,主動融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一幅文化生態融合共生的美好圖景正在陽原徐徐展開!正如縣委書記郝燕飛所說:“陽原的發展必須端穩文化傳承和生態建設 ‘金飯碗’,做足‘無中生有、有中生優’文章,以新動能蓄勢聚力,以思想破冰帶動發展突圍。”
陽原縣干枯河流創新治理項目水峪口段完成河道地質勘探、 斷面測繪設計等工作; 已完成博物館布展、 圍欄標識等基礎工作的泥河灣創建AAAAA級景區項目,工作人員正抓緊進行景區申報; 全力規劃中的冰雪運動中心建設項目主體已初見雛形……7月,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奮戰正酣!
科學謀發展
———文化為魂 生態作基
縱覽陽原變遷,古老的泥河灣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 承載著人類200萬年的發展史。
蜿蜒的桑干河自西向東橫貫103公里,呈現出“兩山夾一川”的秀美風光。泥河灣遺址、小長梁、虎頭梁遺址、溫泉池、竹林寺等馳名中外,曲長城背閣、竹林寺寺廟音樂、曲長城木偶戲等民俗文化藝術均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把特色的文化生態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是擺在陽原縣領導干部面前的現實命題。
陽原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圍繞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搶抓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及“首都兩區”建設重大機遇,以文化為魂,以生態為基,科學謀劃了“三區一帶”發展格局———
打造文旅康養產業振興示范區。依托泥河灣這一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放大冬奧火炬傳遞活動影響,陽原縣激活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三馬坊溫泉等 “沉睡資源”,引進全國舊石器文化旅游開發領域領軍企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和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四年內投入8億元,著力打造AAAAA級景區。示范區覆蓋3個鄉鎮的51個村、1.5萬戶、3.32萬人,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鄉村游、利用閑置房屋改造特色民宿、客流帶動農副產品銷售等多種形式,拓寬村集體和群眾持續增收渠道,書寫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陽原方案”。
打造生態環境創新治理示范區。針對桑干河兩岸地表支流與溝壑干枯缺水的現狀,通過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協同治理,走出一條人居環境改善、產業升級、人才集聚、生態興縣的“首都兩區”建設新路,打造北方現代化生態旅游水城。
打造園區產業集聚富農強縣示范區。做足現代特色農牧業“群園品”優勢區文章,推動總投資18.4億元的6個農產品加工項目進園區。加快推進毛皮循環經濟園污水處理廠PPP項目和十萬平方米孵化器中試車間項目,建成后當年引進6家毛皮企業入駐園區。發展新能源產業,輻射帶動鄉村資源資產轉化收益。
建設桑干河生態經濟示范帶。圍繞以水為脈、以綠為體、以鎮為翼的總體思路,結合桑干河綜合治理,投資2.83億元規劃建設濕地、 綠化和水岸休閑運動走廊等項目,沿岸重點打造8個節點,形成集越野騎行、民俗體驗、自駕觀光、休閑康養為一體的生態體育文化新業態。示范帶覆蓋12個鄉鎮沿河的43個村、1.7萬戶、4.2萬人, 通過兩岸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生態旅游,讓農民群眾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高標準建設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桑干河治理為契機,打造八個節點, 建設桑干河生態風景帶,最終實現文化引人、生態留人,將極大促進全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陽原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喬艷芳告訴記者。
在文化生態融合發展的大勢下,眾多文旅生態項目紛紛落地:寧夏本土文化發展公司打造的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規劃開發建設跑馬場、漂流、 餐飲、 高端宿集、 文化演出、考古體驗、休閑康養等項目,讓百萬年的人類泥河灣文化活起來, 火起來;施家會田園綜合體、青天背原生態旅游區、曲長城銀色河灣等桑干河8個節點的規劃設計正在加快推進;引進總投資22.77億元的干枯河流創新治理項目, 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厚植民生福祉。
精心選鳳來
———精準謀劃 以誠招商
在河北省首個立項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記者看到,慕名而來的旅游團隊絡繹不絕。 據了解, 自4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園區共接待游客5萬人左右。
“本著延鏈、 補鏈、 強鏈的招商思路, 我們園區借鑒寧夏本土AAAAA級景區水洞溝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文化特色,除了建設傳統的古湖廣場、猛犸象群雕塑、祖猿印象等景點設施外,還增設了泥河灣遺址群展覽館、 泥河灣VR沉浸式體驗、研學體驗項目模擬考古、巖畫拓片等內容。” 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部部長付斌告訴記者。
談及在陽原投資的原因時,河北東方泥河灣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哈進說: “我們兩地文化相通,陽原縣看中了我們擁有成熟的經驗,我們也想抓住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機遇,來陽原投資前景良好,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哈進告訴記者,在和陽原縣各相關部門同志接觸過程中,有很多令人難忘的感動瞬間:在辦理地表水取水證時,縣水務局、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多次開會研究吃透政策,使得溫泉項目穩步推進; 為方便手續辦理,縣里還在西城鎮的市民中心專門為他們劃撥了一間辦公室,縮短了往返距離,節省了大量時間……
在干枯河流創新治理項目現場,記者見到了投資方負責人———創新水聯網科技研究院院長于宗泉。
“項目考察之初, 縣主要領導陪著我們步行考察了好幾個星期,7條河流走了足足有55公里, 看到他們不遺余力想給全縣百姓解決問題的決心,也增強了我們把項目落地陽原的信心。” 于宗泉說, 陽原的發展目標既符合國家大的政策,又符合當地實際,最終將大大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明年在陽原縣就可以看到北方地區唯一的瀑布群。
據了解, 從考察到簽訂框架協議,全國首例采用社會投資開展的大規模干枯河流治理項目落戶陽原只用了半年時間。
為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陽原縣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強調夯實招商基礎、創新招商思路、轉變招商策略,做足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并建立招商項目會商準入機制,精準對接企業,提升招商精準度。
在北京亦莊建立招商聯絡站,中城光麗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安永鑫是聯絡站的一員,他告訴記者: “緊盯京津資源外溢,我們精準對接北京資源信息,深度對接北京企業,全方位開展精準招商,這是陽原縣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大創新舉措,這樣的舉措還有很多。”
招商工作談何容易?陽原縣招商辦主任袁黎明告訴記者,全縣招商力度空前大,每次開會都在議招商,招商工作專班分別由縣處級領導帶隊,每個招商小組均安排專人長期在外招商。
當好“服務員”
———用心用情 助企紓困
“疫情影響有多大, 生產、 銷售有什么難題?”
“貸款問題、 退稅問題希望相關部門加快研究解決下。”
……
在陽原縣,項目建設中的很多問題得以快速解決,得益于常態化推行的企業家早餐餐敘機制。 近兩月來,每天早餐時間,縣四大班子領導每天輪流與企業家坐在一起,詳細了解企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情況。 就餐中,企業家們也利用這個寶貴時間,直抒胸臆、暢所欲言。
這一機制,是陽原縣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陽原縣發改局副局長崔玉斌告訴記者, 為確保項目引得來、 留得住,發改部門為企業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線上和線下服務,全程保障項目推進。將企業的投資合作意向與全縣的旅游及產業規劃有效銜接,實現點面結合,為企業的發展留足空間。第一時間完成項目備案工作,指派專人對接盯辦,手把手幫辦,備案時企業只提供想法,專業股室人員代辦編寫項目簡介。主動介入,將企業的審批事項清單與部門流程進行優化組合,最大限度節省項目前期手續跑辦時間。及時送政策到項目單位,將發通知辦理改為帶政策到企業現場辦理,幫助企業謀劃包裝政策扶持項目,以解決項目資金瓶頸。此外,積極協調鄉鎮及國土部門,為項目及時落地爭取時間。
在行政審批方面,陽原縣行政審批局也是鉚足了干勁。
“為規范、 簡化建設項目涉及的審批備案手續,我們聯合多部門編制了 《陽原縣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指南》,制定項目審批流程圖,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間。將編制好的服務指南第一時間送到項目單位手里,讓項目單位對擬申報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一目了然。對全縣所有項目建立審批進度卡, 掌握每個項目的辦理手續進度。創新模擬審批,開辟入園項目綠色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制,壓縮項目審批時間。” 該局黨組副書記、 局長徐曉晨告訴記者,在保持部門職能不變的基礎上, 設立 “工改專區統一受理”窗口,通過限時辦結制推動部門按時審批,按時辦結,實現受審分離,形成申請人、受理人、審批人三方互相監督的審批服務模式,促進項目全過程審批提質增效。
為確保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得以解決,該縣多次召開會議,做到一般問題現辦、 難點問題限時結,發放 《致全縣市場主體的一封信》,推行 “政府開放日”活動,拉近政企關系。此外,縣紀委制定出臺了 《整治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強化紀律監督實施辦法》, 對損害營商環境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 “金鳳凰”來陽原投資興業。今年以來,全縣累計洽談對接項目15個,新簽約項目10個, 完成立項項目33個,開工項目18個,竣工項目7個;1至6月份完成投資11.9億元,同比增長38.37%,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明顯提速。(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仝輝 馬志野)
端穩兩個“金飯碗” 建設美麗新陽原
———對話陽原縣委書記郝燕飛
日前,就如何壯大主導產業、優化營商環境,努力推動縣域經濟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陽原縣委書記郝燕飛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在全市上下認真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之際,請問陽原縣是如何以此為契機謀劃項目建設的?
郝燕飛:陽原縣認真開展“解放思想、真抓實干,交好本地發展優異答卷”大討論,搶抓“首都兩區”建設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重大機遇,端穩文化傳承和生態創新治理“金飯碗”,進一步明確了培優培強新型能源、文旅康養、高端制造、現代農牧“四大主導產業”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三區一帶”,即文旅康養產業振興示范區、生態環境創新治理示范區、園區產業集聚富農強縣示范區、建設桑干河生態經濟示范帶,全力打造美麗新陽原。全縣謀劃實施總投資207.5億元的重點項目126個,重點實施總投資8億元的泥河灣文旅系列項目、22.7億元的干枯河流治理項目和40.84億元的大唐陽原65萬千瓦風、 光發電項目,推進總投資11.5億元的毛皮循環園污水處理廠等8個工業、農業項目進園區,打造8個桑干河生態經濟新業態節點,為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引擎、構筑硬支撐。
記者:陽原縣招商引資工作有哪些創新突破?
郝燕飛:陽原縣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做足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從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關鍵節點出發開展針對性對接,實現由招企業向招產業轉變。建強招商隊伍,完善相關招商工作專班,分別由縣處級領導帶隊,每個招商小組均安排專人長期在外招商,努力實現方向更精準、對接更精細、力量更集中,確保招商實效。完善招商機制,建立招商項目會商準入機制,組建由行業專家、律師、政府職能部門組成的評審組,全程跟蹤招商過程。建立完善招商引資項目需求清單和政府服務清單,做到企業需求和政府發力點“一目了然”,精準對接企業,提升招商精準度。
記者:陽原縣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建設工作加快實施?
郝燕飛: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我們先后召開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和各類座談會36次,發放《致全縣市場主體的一封信》1.5萬余份,推行“政府開放日”活動,縣鄉村三級干部全覆蓋走訪市場主體。從6月份開始,縣四大班子領導每天輪流與企業家早餐餐敘,建立問題臺賬,協調交辦落實。縣委12次召開助企紓困專題會,與49家“四上”企業、14家培育企業全部見面,其他縣領導召開座談會58次,逐個聽取反映問題,做到一般問題現場辦、難點問題限時結,累計解決工程審批、融資貸款、手續辦理等問題162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每周聽取項目建設、營商環境情況匯報,縣紀委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損害營商環境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嚴處一起。今年以來,累計洽談對接項目15個,新簽約項目10個,完成立項項目33個,開工項目18個,竣工項目7個,1—6月份完成投資11.9億元,同比增長38.37%,以優化營商環境促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速,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仝輝 馬志野 曹陽)
“當好‘店小二’,我們義不容辭”
6月19日,周日。一早,陽原縣委書記郝燕飛、縣長何景明專門組織召開全縣毛皮產業發展座談會,開始了又一周緊張忙碌的工作。
“大家都收到了我和縣長發出的《致全縣市場主體的一封信》了吧? 有什么問題就跟我說,我全力解決。 ”座談會上,企業家們同參會的縣領導和負責人暢言共敘,郝燕飛邊聽邊記邊問,當了解到企業存在資金困難時, 郝燕飛現場協調相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6月20日,郝燕飛到康億萊裘皮公司調研,當公司負責人王建文表示愿意把外地的毛皮加工企業遷回陽原發展時,郝燕飛對該公司回鄉創業高度贊賞,并表示企業遷回陽原后會去實地調研,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給予企業最大限度的支持。
6月21日,郝燕飛在與深水海納集團開展座談,研究推進經開區毛皮循環園污水處理廠及基礎設施ppp項目時說:“污水處理廠項目是陽原毛皮產業發展的關鍵項目,全縣上下全力支持,項目推進有什么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我們第一時間研究解決。”這一表態在深水海納集團總裁肖吉成看來,就是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確保企業能充分發揮環保綜合服務的優勢,“上次協調會后,項目進度顯著加快,施工許可、規劃設計的問題都已解決。我們投資陽原的信心更足了!”
從全縣項目集中開工后,頻繁的調度成了家常便飯。6月24日,郝燕飛帶隊到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張家口分公司、大唐京津冀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張家口新能源事業部對接項目工作。“全力構建 ‘三區一帶’縣域經濟發展格局,離不開項目的支持。職能部門要繼續加大服務力度,切實幫助企業把困難和問題解決好,助力項目盡快落地達效。”郝燕飛的誠懇表態,深深地打動了公司負責人,表示將會全力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實施、早見效。
縣城因周末的到來,顯得比平時更熱鬧。6月25日早7點半,郝燕飛連早餐時間都利用起來,同縣域企業家進行早餐餐敘。“讓企業家成為座上賓,面對面向縣委書記談想法、提要求,這在陽原還是頭一次。上次餐敘之后,有關部門當天就進行了聯系,項目手續辦理等問題都已經解決。”泥河灣雜糧負責人肖志祥認為早餐餐敘制度好,邊吃邊聊,三言兩語之間就能把企業問題直接傳達給領導。
“為企業和項目發展當好 ‘店小二’我們義不容辭,希望廣大企業家發揮主人翁意識,多提寶貴意見,主動大膽謀發展,共同譜寫陽原新篇章!”郝燕飛在餐敘上的表態不僅彰顯了陽原溫度,更帶有滿滿誠意。(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仝輝 馬志野 曹陽)
陽原縣重點項目建設一覽表
■泥河灣遺址博物館項目,總投資8434萬元,年計劃投資3000萬元,現已進場施工。
■泥河灣創建AAAAA級景區項目,總投資5億元,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現已完成博物館布展、圍欄標識、旅游通道改造等基礎工作,正在進行景區申報工作。
■桑干河旅游帶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11.19億元, 年計劃投資6000萬元,目前巡河道路工程正在施工。
■陽原縣干枯河流創新治理項目,總投資11.87億元,年計劃投資1.5億元,目前水峪口段完成河道地質勘探、斷面測繪設計等工作,已進場施工。
■大唐陽原4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26.75億元,年計劃投資4億元,目前已完成部分施工材料及設備采購工作,光伏安裝區已進場施工。
■大唐陽原20萬千瓦風電項目,總投資14.09億元,年計劃投資3億元,目前正在進行設備采購,準備進場。
■華北電力設計院東城鎮三馬坊光伏平價上網項目,總投資5.4億元,年計劃投資2億元,正在準備進場施工。
■華能陽原50兆瓦光伏平價上網試點項目,總投資2.3億元,年計劃投資1.5億元,正在準備進場施工。
■陽原經濟開發區循環園污水處理廠及基礎設施項目, 總投資1.52億元,年計劃投資0.5億元,目前正在進行主體施工。
■毛皮循環經濟園孵化器中試車間建設項目,總投資3.4億元,年計劃投資1.2億元,目前已進場施工。
■小型刮板輸送機生產項目,總投資1.1億元,年計劃投資0.4億元,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陽原縣生豬養殖全產業鏈48萬噸飼料加工項目,總投資1.84億元,年計劃投資0.9億元,正在進行主體施工。
■陽原縣糧食倉儲物流項目,總投資0.9億元,年計劃投資0.3億元,已完成年計劃投資比例50%。目前已開工建設,2#、3#、4#、5#平方倉已經完成挖槽工作。
好的營商環境在于一個“誠”字
○岳志強
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好的營商環境必然帶來好的發展效果。縱觀陽原抓營商環境的經驗,在于一個“誠”字。
首先是對發展有熱“誠”。在采訪陽原項目工作的過程中,筆者有一個明顯的印象,就是全縣上下,無論是縣領導還是普通職工,對陽原的發展都充滿了熱忱,這種熱忱體現在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中、一言一行里。
其次是工作干得很實“誠”。采訪中筆者發現,陽原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都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輕,不做表面功夫,用實誠二字來形容恰如其分。
此外是對客商有“誠”意。為了了解企業存在的難題并及時給予解決,陽原實施了縣領導與企業家早餐餐敘機制,企業家有問題飯桌上直接提,針對問題縣領導飯桌上直接辦,飯桌上辦不了的,要承諾辦結期限。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以“誠”涵養營商環境“一池活水”,乃順勢而為之舉,亦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道。
【專題】強國復興有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